快捷报班:   
快捷登陆: QQ登录 微博登录 你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账号 密码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上海新东方泡泡少儿>三年级>正文

【学习技巧】孩子,你们“真”预习了吗?

2017-01-12 11:04

来源:

作者: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起点。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锻炼。会预习、善预习、深预习是我们指导学生预习的要求,但在实践中,由于小学生自主预习的程度不高,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语文学习潜力,学习动机不强烈,自我约束力差,往往会照抄照搬教辅书的,学生就成了抄写员、搬运工。预习中缺少了学生自我读者意识的真正参与,缺少了个性的阅读感悟。学生把预习的一点时间都花在抄资料上,这样的预习不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而是害了学生。这也造成了教师解读文本的充分,而学生对文本解读几乎为“零”,文本解读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课堂无法进行有效推进,一些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的“精妙”的解读结果,甚至出现学生曲解文本的现象,如学生学习《船长》一课,认为哈威尔船长是愚蠢的,为什么自己不逃生呢?这样就会导致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低下。

  我们老师新课之前总会问一句:“孩子们,你们预习了吗?”可是课堂一检查,孩子的预习错误百出,有词语默不上(读错)的,有课文读不顺的,有阅读体会不会谈的……孩子们,这就是你们的“真”预习吗?没有真正的预习,就不会有精彩的课堂生产。预习不是“鸡肋”,不是“应差”式的预习作业,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前奏”,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石”,是学生自我身心的全部“投入”。那么如何让预习变得更实在,更有深度,更能指向语文学习的本质呢?为此,笔者结合小学高年级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是创新词语预习的检查手段。教师需要布置深度预习的实践运用作业,因为“近期目标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目标真正联系起来,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意义;他们往往决心很大,但行动很差,说的和做的相脱离。”因此我们需要把字词预习走向运用创新,走向语言实践,以增强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笔者没有进行一般的读生字词和组词的方法,而是采取了三个方面的微创新:1、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看谁用得多,用得好,谁就成为本篇课文“词语大王”。2、创设语言运用环境,学会辨析运用。比如《爱如茉莉》一文中“恬静、静谧、安静、幽静”的比较,选取“①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 的微笑。②一切都是那么 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③喧闹的教室一下子 了,原来班主任刘老师来了。④夜深了,只听见小虫啾啾,蛙鸣声声,小村显得一片 。”4个句子,让学生通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词义的区别,学会正确运用。3、举行词语推荐会或汉字听写大会。要求学生课前选择一个或几个对你对感兴趣或提醒大家注意的词语,进行小组推荐或听写,让学生对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语留下深刻的记忆。4、举行课前阅读“一得录”,要求学生预习是要素读文本,不要借助参考资料,进行个性化预习,不要人云亦云,力求有独到的发现,个性地表达自己预习收获,只要求谈最大或最深的一点收获。

  二是细化课前预习的朗读要求。预习重在朗读,可是学生课前朗读大多是浮光掠影,粗略读几遍,又由于预习中对朗读缺少具体的检查指标,学生课前朗读课文的预习作业大打折扣。如何让课前真正读准课文、读好课文?笔者提出了两点朗读要求:1、确定倾听对象。笔者要求学生家长做孩子的第一个倾听对象。同时利用晨读时间,进行组内互读,要求组内互评,指出朗读的错误或改进的地方。课堂进行小组赛读,评比“最佳朗读小组”,给予加分或推荐代表班级参加“校园之声”广播站。2、朗读符号批注。要求学生朗读预习时,需要标注朗读的语气、语速、节奏、重音、感情等内容。比如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的开头写道:“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学生预习时要求标注重音,如“暴雨、大暴雨、暴怒、疯狂、撕咬”,学生用“·”表示重音;用“|”表示语速是急促的;用“↗”表示语调一句比一句高……这样课前训练学生朗读,关注课文朗读,学生从此爱上了朗读,也爱上了语文。

  三是关注文本价值的质疑能力。预习中要学会问问题,这比问题本身更重要,事实上学生的问题很多,就一个课文标题就能问出十几个来,但这些问题真正成为关键问题,最有价值的问题很少,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通用的,或者答案显而易见,比如:“为什么用这个题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用了什么写法写的?”等等,不能成为解读文本的有价值的核心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具体语言与文本核心内容,提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比如预习苏教版五下《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学生的问题有“彭德怀杀掉大黑骡子,为什么要又是不耐烦,又是发火呢?”“最后一节为什么没有彭德怀想念大黑骡子,而是写红军长征呢?”这样的问题,是解读文本的一个个钥匙,也是有探讨价值的,也是急需课堂解决的,这样的问题有助于真正走进文本的内核,读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里去。

  其实,提出预习中的问题,笔者平时更要指导学生能自己试着解决问题,不要把问题提出来,最后抛给教师或同学们,只有经过自己的“上下求索”,自己才会“豁然开朗”,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学会在阅读中解决预习问题,是我们语文预习的重要目标。

  四是彰显预习批注的个性表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笔者总是要求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张扬个性的个人批注,真正“我手写我心”,写下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比如预习苏教版六上《天游峰扫路人》一文“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现摘录学生一些预习批注:“我从‘顶天立地’成语中感受到天游峰的高,犹如一个巨人一般。”“‘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这个句式用数字说明台阶多,写出了山的高,我仿佛看到了扫路人从一级一级台阶扫上去,又扫下来,每一级台阶扫得那么认真、一丝不苟。”“我比较喜欢写游客的四个成语,语言很简洁,把游客害怕、胆怯的心理刻画出来了,仿佛我们就是那些游客们中的一名,看到了天游峰的好高、好险啊!”

  学生需要真的预习,语文需要深度的预习,这样我们才能走进文本深处,感悟文本的魅力,构建文本的意义。实践证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预习,是课堂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前提,也是课堂灵动生成的关键所在。


免费预约试听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学员年级 *   
所在学校 *   

新东方上海学校:官方微信(微信号:shxdf2000)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更多惊喜等着你!

相关推荐

  • 最新资讯
  • 升学资讯
  • 学前
  • 小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