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报班:   
快捷登陆: QQ登录 微博登录 你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账号 密码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上海新东方泡泡少儿>家长课堂>正文

哈佛教授:聪明的父母不会说“好好努力,我们这辈子就靠你了!”

2018-01-31 16:38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搜狐入驻作者

“好好努力,我们这辈子就靠你了”,这是中国的很多父母从小就会对孩子说的话。可问题是,单纯靠孩子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尤其是阶层逆袭这件事。

2016年,哈佛大学教授帕特南和他的团队在花了数年时间,研究了107个美国出身于工人阶级和中上阶层的年轻人,出了一本书叫《我们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只为揭示一个真相:代际之间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

是的,父母所处的阶层对下一代的影响远超我们的设想。这种影响往往不单纯表现在金钱上,还包括稳定的婚姻(安全感)、充裕的时间(陪伴)、强大的社会关系网(资源)、父母的教育学识(眼界)等等。

阶层跨越,更像是一场家族代际之间的接力赛。你,才是你家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1、寒门难出贵子?

1948年,有个名叫“王淑贞”的江苏女子带着13个孩子,跟随富商丈夫迁徙台湾。不幸的是,次年丈夫在苏南买了一批鱼苗,乘太平轮运往台湾途中不幸遇难。

丈夫的突然去世,让这个大家庭一下子失去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因为孩子众多,此后,这个出身富有家族,向来不事家务、玉手不沾滴水的“大家闺秀”、“富家太太”只能放下身段,当起了“下人”和“帮佣”,给富人家里带孩子、洗衣做饭、家教音乐。

她所有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一双手,一双可以没日没夜工作、能挣到钱帮她养活全家的手。如果换做其他任何一个家庭,可能早就让孩子辍学打工添补家用了。可她却严格教育孩子,要他们每个人都要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以后要有本事有出息”。即便在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一家人蜗居郊区简陋小屋的时候,她也坚持让孩子往返几十里地上学,从不曾间断过。

最终,她的13个子女都培养成了博士,从事科研、商业、艺术、IT、金融等各个领域,其中还有三位获得““美国十大杰出青年”。

她,就是国际知名“神探”李昌钰博士的母亲,一位横跨三个世纪、被美国两任总统赞誉为“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女子。

王淑贞13个子女教育背景及工作去向:

李昌铨(男):上海商学院毕业,从商。

李昌铎(男):台湾农学院、美国纽约大学从事科学研究。

李昌钢(男):联合国非洲农耕顾问、美国环保水利工程师。

李昌云(女):台湾中央政校毕业、美国文具公司工作。

李昌珑(女):上海家政学校毕业、美国时装设计。

李小枫(女):台湾大学农化系、美国爱德华大学硕士、美国匹茨堡大学博士、美国纽约大学终身教授。

李昌婗(女):台湾东吴大学、美国纽约大学毕业、任美国柏林证券副总裁、美国石化公司总裁。

李昌霞(女):美国杜鲁大学毕业、美国保险公司电脑设计。

李昌萍(女):台湾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任法院法官。

李昌鑫(男):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任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研究院副院长。

李昌钰(男):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康州警政署长、国际知名“神探”。

李昌如(女):台湾国防医学院毕业、从事护理工作。

李昌芷(女):台湾新闻学院、美国时装广告学院毕业、美国知名广告设计专家。

寒门难出贵子是因为金钱因素吗?是,但也不完全是。

如果论起贫穷,在当时的台湾比王淑贞家穷困的大有人在。可有多少穷困家庭的人宁愿选择让孩子辍学打工挣钱,而不是像王淑贞一样“一个都不能少”的,始终坚持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让任何一个掉落阶层?

2017年8月22日,深圳一名23岁的青年想上学不成跳楼自杀。原来,青年早年因家庭经济不佳,初中就辍学出来打工补贴家用。后来他想重新入读中专学些技术,虽然家庭经济已好转,但他却依然遭遇了父母的反对。

作为一个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想必他通过观察周遭,早已了解到自己倘若再不努力一把,就会无法脱离当下的生活一生都要为生存而战,可现实却又给了他重重一击。家人的冷漠让他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后半程,这种对现实的无力感,最终导致他走上绝望的边缘。

我们以为寒门难出贵子是因为金钱的匮乏,而真相确并非如此的二元简单。寒门跨越阶层难的重点不在“寒”,更多是在“门”,父母及家族亲人的眼界、学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都对后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了别人富庶的家底,却没有了解到那些始终兴旺的家族,传承给后人的不仅仅是金钱,因为真正能传承下来的财富是才华、知识、经验、信仰和修养。

2、家庭,到底怎样影响了年轻人的人生轨迹?

帕特南教授在他研究中从父母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社群邻里、非婚生育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在此摘录二三:

学校教育的阶级差

在众多研究数据中,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阶级差距:一个人能否大学毕业,家庭出身更重要,而不是中学时的考试成绩。

如果你成长在经济收入最低的家庭中,那么即便中学成绩好,你从大学毕业的几率,也要低于生活在高收入家庭但成绩差的同龄人。

如果说数据是死的,那么现实则是:越是教育程度高的父母越会鼓励自己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而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反而会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也就是说,出身在不同的家庭年轻人,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起跑线上。

弱关系

弱关系,或者可以理解为社会资本。

弱关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所谓弱关系,是指孩子的父母是否有朋友能够在孩子找工作、申请大学或生病就医问题上随时施以援手。

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程度更高的父母,拥有更广的社会关系网;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他们孩子的社交圈就很难超出亲戚与邻居的范围,在诸多社会职业中,较之于高知家长,他们认识多一些的只有“门卫”。

普通家庭的子弟很多时候并不缺乏努力的决心,缺乏的只是看清方向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如果没有家族长辈及外来资源的补位,往往在人生的关键时候,决定了年轻一代完全不同的人生走向。

不同社会阶层的经济能力是悬殊的,但更为悬殊的则是那些看不见的资源。

不平等在代际间的不断积累和叠加

容易让人忽略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不平等是会不断积累和叠加的。

比方说,只有上层阶级家庭的父母能读到科学的育儿理论和新方法,而他们教出的孩子,也因此在智商和情商上都远远领先于底层家庭的孩子。这种在人生起点上便已种下的不平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本加厉。

甚至包括该书本身的销售数据,也有颇有寓意:在某电商平台上,北京上海两地的销售占了全国的60%。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族几代下来都很难脱离社会底层的命运,而罗斯柴尔德的家族和事业却兴旺超过了200年。同样的,我国恢复高考后,那些通过高考及改革开放,重新站到人潮浪尖的人,大多还是当年社会运动中被打倒的富农富商的子弟们。

中国呢,阶层流动上升的通道关闭了吗?

从中国当下的发展阶段来说,上升通道的口子虽然在渐渐收窄,但阶层远未到固化的时候,依然存有大量机会。

很多人抱着“读书无用论”的错觉,总是举例“早年很多没有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的人,也能靠个人努力跻身中上阶层”,但那只是因为从当时中国的发展阶段来说,社会流动性远未固化造成的。

但从近期北大清华两所学校的数据来看,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年农村生源仅占17%。

上升通道在收窄,但依然存在,大家都还有上车的机会。

很多父母总是单纯的寄希望于下一代,他们不知道的是:一个家庭,父母首先不能放弃的就是对自我的要求,不论是物质还是认知层面。而我们中的多数人,有一天也会是另一些人的起跑线。

3、大家为何焦虑?

很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在北京东三环外的大董烤鸭店里,我和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闲叙家常。那段时间我工作中几次全力尝试却总是铩羽而归,精神有些焦虑。

朋友开玩笑的说:你难道要超越马云吗?

被他一调侃,我发现自己顿时释然。有什么好焦虑的呢?!不说马云,阿里集团几万名员工里可以作为我们天花板的人还不一抓一大把?我们多少人总是期望一代人的成就,就能跨越别人数代人的积累。可却忘了,跨越阶层更像一种家族代际间的接力赛,每一代人能够跨越的阶层其实是有限的。

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在1968年全美很多高校都没有电脑的时候,他所就读的私立高中就有一台PDP-10计算机,供盖茨和他的朋友学习Basic编程。

巴菲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他8岁的时候去纽交所参观,亲自作陪的是高盛的董事,而这家投行至今依然让全球顶尖高校毕业的学子趋之若鹜。

甚至中国互联网圈BAT的几位大佬,也大多出身优渥家庭。

我问我的朋友:你不焦虑吗?他说:我已经努力过,也知道自己到了天花板了,不焦虑啦。

朋友十年前发电子邮件的时候,收件人地址栏里有个名称是“奶奶”。我当时还有些纳闷,以为是谁取了一个这么霸气的昵称。后来才知道,那个邮件地址真的是他奶奶的。老人家年轻时毕业于上海某知名大学,彼时已年近80。

你说,他真的不焦虑吗?我相信论事实他有足够的底气说这句话,但我更相信只是因为人生阶段的不同,大家对生活有不同的感悟罢了。几个人年轻的时候是不焦虑,不愿意自己步子能尽量迈大一些呢?只不过当你尝试了各种努力,看清了世界的真相后,也接受了命运给自己安排的位置。

焦虑?

与其担忧“寒门再难出贵子”,焦虑自己的后代输在起跑线,莫不如好好努力生活,不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也不抱怨上一代不努力,而是做好自己,让自己的家庭不被折叠,后代不掉落阶层还有个更好的起点。

但凡“尽力”争取过的人生,或好,或坏,都是最好的安排。跨越阶层,是一场家族的接力赛,而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尽全力跑好自己这一棒。


免费预约泡泡试听大礼包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学员年级 *   
所在学校 *   

新东方上海学校:官方微信(微信号:shxdf2000)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更多惊喜等着你!

相关推荐

  • 最新资讯
  • 升学资讯
  • 学前
  • 小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