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经常用“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等话语来吓唬孩子,对于一些胆小的孩子,这样的方式的确比较有效果,但也无形之中伤害了孩子的心。为了不让父母抛弃自己,被吓唬的孩子总会好好表现,很多家长误以为自己的孩子变乖了,其实只是他们的内心产生了恐惧。从长远的角度看,吓唬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赵宇已经上初中了,他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非常喜欢他。按理说这样受宠的孩子应该过得很快乐才对,但赵宇的眉头总是紧锁着,经常一个人闷闷地待在自己的小角落里。
其实赵宇这种表现从小学就开始了。在他很小的时候,一次考试不及格,妈妈生气地说:“以后再不及格妈妈就不要你了!”
听到这句话后,赵宇便开始努力学习,因为他不想被父母抛弃从那时起,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妈妈对自己的教育成果很满意,所以经常用吓唬的方式来管教赵宇。一次,赵宇和同学打架,同学的家长找到家里来大闹了一阵,妈妈好说歹说才把那位家长劝走。事后,妈妈生气地对赵宇说:“你要是再和同学打架,我就把你送回老家,以后也不用上学了,去种地吧!"
妈妈的话让赵宇很害怕,他回过老家,知道老家是个穷地方,在那里生活索然无味。为了不被妈妈赶回老家,他从此便不敢再和其他的同学打架,即使受了欺负也不敢还手。
渐渐长大以后,赵宇还是对妈妈的吓唬耿耿于怀,他虽然知道很多家长都会吓唬犯了错的孩子,但其他的家长都只说“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让大老虎把你叼走"等幼稚的言语,只有自己的妈妈说“我不要你了",这句吓唬人的话在赵宇听来非常真实,直到上了初中他依然觉得妈妈可能会说到做到。
一次,赵宇在学校和一个同学发生了矛盾,忍无可忍之下,他动手打了那个同学。这次事情比较严重,因为那个同学被打伤了。妈妈交了医疗费后,生气地教训他说:“我说过你不能打架,还记得后果是什么吗?”
“我知道,不就是把我送回老家种地吗?我不上学了,明天就回老家!"赵宇说完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间,用力把门关上了。
妈妈被儿子的举动吓了一跳,儿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这么和她说过话。晚上,爸爸回来了,妈妈委屈地把这件事的原委告诉了爸爸。爸爸叹了一口气,说:“孩子大了,以后不能再吓唬他。
晚上,爸爸特意找到赵宇,心平气和地说:“儿子,妈妈以前都是吓唬你的,她怎么可能舍得不要你,怎么会把你送回老家种地呢,你都这么大了,还当真啊?"
赵宇听了难过地说,“我早就知道是假的了,只是一直忘不掉。”
爸爸听了有些难过,他不知道简单的吓唬居然在儿子的心里留下这么深的阴影。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被家长吓唬的经历,当时家长经常说“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把你叼走了"等,年幼的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往往由于害怕而乖乖听家长的、过多孩子受到父母的“恐吓",家长总是觉得这样能够让孩子乖乖听话,但他、们没有想到,其实这样带来的不良后果会更大。
为了制止孩:了犯错误或者不听话,家长总会“吓唬"孩子,而且屡试不爽,为此家长很乐于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有位儿童教育专家曾经说过:经常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智力发展。如果家长经常采用这种“大灰狼吃人"式的教育,不仅会让孩子对事物有错误的认知,还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因此,家长教育孩子要运用理性、科学的方法。
孩子之所以会做一些错事或者危险的事,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够,而且好奇心很大,所以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会摸摸插头或是想自己过马路,这时候如果家长直接对孩子说“插头有电会电死你'“自己过马路会被车撞死",那么孩子就不会再这么大胆了。吓唬虽然可以暂时让孩子避免接触一些危险的东西,但长期下去,孩子一想到这些事物就会产生恐惧,慢慢地就会降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缺乏探索精神。所以,当孩子有危险行为的时候,家长不应只顾着阻止他们,而要在保护他们的前提下让他们大胆地尝试,这样不但不会伤害孩子,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想要让孩子免受伤害、少犯错误,家长就要让孩子弄清楚不能这么做的理由。例如告诉孩子如果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会出现事故,家长可以给孩子播放一些出现交通事故的新闻,这样孩子就能体会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了。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应该经常向孩子传达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比如安全、健康、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和孩子耐心交流让孩子知道有些东西是存在危险的,不过只要操作方法正确就可以避免。比如,孩子对电影里的飞檐走壁很着迷,真的想尝试一下从楼上飞下来的感觉,家长就可以告诉他一些基本的武功常识,让孩子认识到电影和生活是有区别的,不能盲目模仿。这种沟通的方式不仅让孩子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还让孩子懂得一些生活道理,远比吓唬孩子要有效得多。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少犯错误,可以用奖赏的方式来代替吓唬,很多时候奖赏要比吓唬更有效果。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们也可以尝试用奖赏的办法“制服"孩子,比如孩子不肯好好写作业,可以跟孩子说“如果你认真写作业,星期天妈妈就带你去游乐园";如果孩子不做家务,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勤快点,我就答应带你去旅游"等。用“奖赏"代替“吓唬"不仅能增进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还可以帮孩子改掉一些不良习惯。不过,“奖赏"不宜过于频繁,否则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可能需要家长的“奖赏",这样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管教妙招
0当孩子做了错事时,不要只顾着吓唬他,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做事的动机,然后再用理智、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0孩子喜欢冒险、经常做错事,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错在哪里、会有什么危险,作为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一些必备的生活常识,这样沟通的方式远比吓唬要管用。
0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可以用奖赏来“引诱"孩子,很多时候,奖赏要比吓唬更有效果。(来源《好孩子不是惩罚出来的——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郭志刚)
青程,中国首个青少年心灵成长研学旅平台。通过心理、优势、性格、情商的测评,获得客观全面的自我认知,通过引导、培训、咨询、游学等,帮助青少年自我接纳、内心力量觉醒,获得思维的突破、行为模式的转变。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为中国少年和中华之持续竞争力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