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青少年研究专家、心理学博士、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景晓娟,她表示:“虐待可能会对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甚至连带当事家庭整体卷入创伤性应激。在依法寻求受虐儿童权益保护的同时,要重视受害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健康维护,希望受害家庭尽快坚强起来帮孩子心理重建。”
在舆论矛头指向携程和上海妇联、寻找问责方时,受虐儿童的心理重建也刻不容缓。那么,儿童心理重建都有哪些措施呢?
对此,景晓娟强调:“当务之急应为儿童提供安全的抱持性环境和纾解性措施,可参考如下做法:
通过温和的生活参与(与孩子一起做饭、吃饭,洗漱、睡眠等)增加陪伴感、支持感和安全感;通过游戏帮助儿童释放压抑的恐惧和焦虑;通过聊天帮助孩子识别攻击行为(即便是老师,打孩子或给孩子吃芥末都是不好的行为,这些行为违法),并重建安全认知(如坏人会得到惩罚,家人会保护你的安全,法律会保护你的权益);帮助孩子识别并引导孩子对惩罚带来的内疚、羞愧等情绪正确归因。在遭遇到不合理的待遇时,让孩子明白‘这不是你的错’。”
其次,在与儿童的互动中,还应观察儿童除了身体伤痕,是否有心理特征或心理功能的变化,如退行行为(尿床等)、噩梦、恐惧、焦虑、社会性退缩甚至敌意性攻击等,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此外,师长都要做好长期维护儿童心理健康的准备,以预防可能的长期负面效应。
最后,家长要有全面保护儿童的意识,例如,提供给媒体的照片要保护儿童隐私,不能为了保护权益而侵犯权利。
景晓娟表示,儿童虐待预防与干预需要教育行业的自律,还需要全社会参与,联合法律监管、心理援助、社工支持等多方力量,合力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