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报班:   
快捷登陆: QQ登录 微博登录 你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账号 密码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上海托福>托福口语>正文

新托福口语

2018-06-04 09:48

来源:

作者:

  4. 应对策略

  思维上:逻辑思维的敏锐。中国考生发散式的思维成为绊脚石。

  北美人士在进行进行成段的口语表达时,即通常被称为的PRESENTATION时, 会事先在头脑中形成类似于写作一样的大致得逻辑框架,对开头(提出论点),中间(发展论点),结尾(总结或辨析)进行规划。在北美的中小学教育里学生们就已经受过系统的PRESENTATION训练,把这种逻辑能力培养的炉火纯青。在高等教育里更作为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的重要必备手段。

  所以在托福的新旧口语考试中,学生只要应用了逻辑的PRESENTATION,比如在开头部分,首先给出Topic Sentence来陈述立场,中间发展论点时提出并进行DEVELOP等,就会让考官形成认同,觉得你这个人逻辑思维到位,从而取得高分。

  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则不然。中国的文化重在含蓄,重在“藏”。 先是引经据典,然后天南海北,接着是毫无计划地想到哪说到哪,最后抖一下包袱,点出意欲为何,体现暗藏玄妙。以这种思维方式来与北美人士沟通,且不说他们根本不知你在说些是什么,单就考试时的时间长短来说,托福的新旧口语考试的题型通常要求在一分钟甚至是45秒的时间里做答,就行不通。

  中美思维的差异不胜枚举,例如中国人习惯一味的罗列事实,而美国人则习惯把某几个事实进行纵深的挖掘。因为这里的篇幅有限,我将不再敷赘,更为详细的内容我将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讲解。

  语言上:单词 & 句型:注重口语类单词和句型。中国考生对语体的正确把握成为难点。

  一个极端:过于极端的非口语体。中国考生一般是把托福和GRE/GMAT作为一条循序渐进的路来走,所以很多考生或多或少的掌握着一些GRE类的非口语体的单词。而大部分单词绝对不可以在口语中应用。

  一个激进:过于激进的不得体俚语。新托福的考试确实模拟了北美大学校园的生活。而美国的校园确实也充斥着一些俚语。可是俚语并不是社会的主流。很多受过教育的,有教养的,讲究的人士会避免讲粗俗的俚语。我身边的很所考生为了备考开始狂看类似于FRIENDS这样地道的美国生活剧,狂学俚语。其实大可不必,反而要学习的,应该是英语里面的POLITICAL CORRECT 原则。

  发音:语音语调的正确。中国考生一般语速求快而导致的含混不清,发音不到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口音ACCENT:中国考生并不需要具有极其地道的美式或英式口音才会拿高分。考官并不期待这样的结果,当然如果你的发音真的很地道,自然好,可是如果做不到,也不会因此而扣分。

  语音语调:虽然新旧托福口语考试,都是对考生进行录音。但实际考察的是考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不能像阅读一样,而要在陈述过程中有丰富的抑扬顿挫,对于语句重音、语调方式及停顿等,要掌握的自然飘逸。

  语速:语速重在流畅,而非越快越好。中国考生往往会弄巧成拙,尽量把语句说的奇快,就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一个长元音,双元音发到位,辅音和短元音的节奏也形成顿挫。听起来含混不清,没有韵律,分数一定不高。

  听力

  以不变应万变。

  口语考试中的听力考察相当于甚至低于托福听力考试的语速,中国考生只要努力练习托福听力即可。

  时间的掌握上:

  表达的迅速。包括起答和答中两个部分。挑战中国考生起答前的深思熟虑,缄默不语和答中在60秒内不能有效及时表述。

  我常训练学生用的所谓的“电梯训练法”,是我在咨询公司工作时,公司常用的锻炼员工有效及时表述观点的游戏。举个例子,大致是要求PROJECT的负责人,在与老板一起走出办公室,穿过走廊,进入电梯,升到楼上,走到会议时门口的这样一个时间段里,把整个项目的情况,包括市场状况,各种利害关系,项目进展,整合方案等相当于1万字的ANALYSIS REPORT,以口头形式像老板进行汇总式报告。我们那个时候大多希望电梯永远不要停下,最好坏掉。

  考生要锻炼的就是这种能力,首先要养成对凡事都要有自己的看法,然后可以快速组织逻辑思想,平时不断积累高效词汇等。在考试中,要有意的分配时间,60秒答题时间可以分配给每个论点多少秒,可以展开多少秒等等,这样就不会过早或过晚地完成整个答案。要考托寄的考生,实在是应该把这样的练习渗透到生活中形成习惯。

  新托福口语仿似中国的古典文学,看似深奥晦涩,讲起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其实不然,它就像浅显的现代英文,讲起来是“IT’S A LONG WAY TO GO”. 修谈不上,GO就好了。


新东方留学院校库,留学选校有门道

A BETTER YOU,A BIGGER WORLD!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词汇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