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报班:   
快捷登陆: QQ登录 微博登录 你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账号 密码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初中>期中_期末>初三期中/末>正文

初三期中复习:化学期中考试范围及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5-10-13 15:14

来源:新东方整理

作者:中学栏目编辑

  期中考试作为进入初三以来第一次重要的大型考试,能够比较正式地检验半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了解自己各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发现学习上的漏洞并及时弥补。我们整理了一些上海初三期中考试的复习方法和备考技巧,希望能够给同学们的考试带来帮助!

  复习指导:

  1、认真看书,归纳前四单元基础知识,可参考下面提纲,要求每个知识点内容必须准确理解记忆。

  2、注重分块知识点的落实尽快熟悉考试题型,争取第一次大考取得好成绩。

  3、期中考试题要求题题过关,同时要求进行审题、信息提取、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初三期中考试化学复习提纲:

  一、重要的化学概念

  (一)物质的分类

  1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例:洁净的空气、天然水、过氧化氢溶液、石灰水、碘盐等

  2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例如:水、纯净水、蒸馏水

  3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铜Cu、汞Hg等

  非金属单质:氧气O2、氮气N2、氢气H2、氯气Cl2、金刚石C、硅Si

  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4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MgO、KMnO4、Ca(OH)2、NaCl

  5 氧化物:由一种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水H2O、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

  (二)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宏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H2O、氧气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碳CO2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刚石C、石墨C、硅Si、金属(如:汞Hg)。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Na+和Cl-)。

  相关概念:

  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例:H、O、Fe、S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表示方法:化学式。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不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不可分),实则是原子核不变,而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一定要发生变化,否则就不能生成新物质。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阳离子带正电荷如钠离子Na+,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铝离子Al3+,铵根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荷,如氯离子Cl-,硫离子S2-,氢氧根离子OH-,硫酸根离子SO42—,

  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

  4原子的构成

  (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显电性。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3)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会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氯原子Cl

  (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的原子核相同(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核外电子数(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呈电中性,而离子显电性。

  5 元素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地壳里、生命细胞中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3)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或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或说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还决定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在1~3为金属元素、

  一般在4~7为非金属元素、8为稀有气体元素(氦为2)。

  (4)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上册书75页表4-6)

  氢___氦____ 锂____ 铍____硼____碳____氮_____氧_____氟_____氖_____钠____镁_____ 铝______硅_____磷_____硫_____氯______氩_____ 钾_____钙_____锌____铜______铁____汞_____银____钡_____锰______铂_____  金_____碘_____

  (5) 元素符号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有时还能表示一种单质如Mg。

  H   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三)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镁Mg 锌Zn  铝Al  铜Cu  铁Fe  汞Hg  氢气H2  氯气Cl2  氧气O2

  氮气N2  磷P  硫S  硅Si  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氧化钠Na2O3  氧化钙       氧化镁       氧化铝     氧化铜     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     二氧化锰     氧化汞    氧化亚铁

  氧化铁       水        三氧化钨

  盐酸     碳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

  氯化钠      氯化锌     四氯化硅      硫酸铜     硫酸铵    硝酸钠    硝酸铵

  碳酸铵     碳酸氢铵       碳酸钙     高锰酸钾      锰酸钾

  1.化学式的含义(仿照水的写二氧化碳的)

  H2O

  二氧化碳   CO2

  微观

  1个水分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氢、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2:1。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宏观

  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6×1 = 1:8

  (1)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果题目中只出现了物质的名称,这时应从元素的角度回答,它是由某元素和某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2)微观:物质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果题目在出现某物质名称的同时,名称的后面跟有“分子”,则是要从微观的方面描述该分子的构成,这时应从原子的角度回答,它的一个分子是由几个某原子和几个某原子构成的。

  2.化合价

  +1价:H、Ag、K、Na、NH4, +2价:Ba、Ca、Mg、Zn、Cu、Hg、Fe(亚铁)

  +3价:Fe(铁)、Al   -1价:F、Cl、Br、I、OH、NO3  -2价:S、O、SO4、CO3

  (1)通常H显+1价、O显-2价是推算其它元素化合价的基础。

  (2)具有变价的元素,重点是Fe可显+2价(亚铁)或+3价(铁)。

  (3)化合价法则: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数字的意义(微观):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O:两个氧原子

  ②元素符号右下脚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原子的个数。O2: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③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O2:前面的2表示两个氧分子,

  ④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2Na+两个钠离子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如:两个氧原子:2O(而不是O2,O2是分子);  7个二氧化碳分子:7CO2;  两个钙离子:2Ca2+

  先写出粒子的符号,再在符号前面标出粒子的个数!

  4. 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1省略。表示一个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价标符号正戴帽,先写正负,再写数字,1不省略。表示正(负)几价的某元素。

  Ca2+: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微观)。  Ca:正2价的钙元素(宏观)。

  (四)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燃烧、由燃烧引起的化学性爆炸、钢铁生锈、孔雀石(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杀菌消毒、食物(蛋白质、淀粉)消化、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缓慢氧化释能等。

  物理变化:木棍折断、冰雪融化、酒精或氨水挥发、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滤、蒸馏、物理性爆炸如车胎充气爆胎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对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溶解度)、挥发性、吸水性等。

  3.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最常见的是热量的变化,即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4.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还伴随有发光、产生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

  5、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酶是重要的生化反应催化剂,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五)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二种基本反应类型

  特征

  实例

  化合反应

  “多”变“一”

  C + O2  = CO2

  分解反应

  “一”变“多”

  2H2O =2H2↑+O2↑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化合反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纯氢在空气中燃烧

  磷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汞在氧气中加热

  【分解反应】

  电解水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加热氧化汞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如:

  4P+5O2  =   2P2O5,  CH4 + 2O2  = CO2 + 2H2O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六 )常见物质的色态

  物质色态

  气体

  无味

  氮气N2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甲烷CH4

  有味

  氨气NH3

  二氧化硫SO2(刺激性气味)

  氯化氢气体 HCl

  固体

  黄

  S粉 硫磺

  蓝

  氢氧化铜Cu(OH)2

  硫酸铜CuSO4

  红

  红磷P  暗红色

  Fe2O3   红棕色

  铜Cu

  白

  P2O5五氧化二磷

  氯酸钾KClO3

  MgO 氧化镁

  白磷P

  氯化钾KCl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钙CaCO3

  黑

  C     炭粉

  二氧化锰MnO2

  氧化铜CuO

  四氧化三铁Fe3O4

  铁粉  Fe

  暗紫

  KMnO4  高锰酸钾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混合物)

  1、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方法:在密闭空间里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氧气,然后测量剩余体积。(如图)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空气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小,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的目的:使装置尽快冷却。

  误差分析:

  水面上升<1/5的原因:①瓶中氧气没有被完全耗尽②红磷量不足③装置漏气④未等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水面上升>1/5的原因:止水夹没有夹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

  不能用硫粉、木炭、蜡烛代替红磷,因为其燃烧产物是气体;

  也不能用铝箔、铁丝代替,因为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消耗氧气。

  3、物质的用途:

  氧气: 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潜水、宇宙航行、燃料燃烧、炼钢、金属切割、气焊等。

  氮气:保护气、冷冻剂

  稀有气体:保护气、电光源

  4.目前计入大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二)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这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反应物质

  反应现象

  文字表达式

  硫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磷

  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碳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氢气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

  ①铁丝、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前,一般需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热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前,一般需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硫,防止任意排放污染大气。

  ③点燃氢气之前必须要验纯。验纯方法:<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三)水

  1、电解水实验:无色液体生成两种无色气体,正极氧气(正阳门)负极氢气(复兴门),

  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纯水与天然水: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构成粒子是水分子,是纯净物;

  天然水(例如矿泉水、河水、海水等)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天然水可以通过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可以除去杂质,变成纯水。

  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3过滤:将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如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等。

  (1)过滤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处;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2)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倾倒液体时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4、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自来水、矿泉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蒸馏水,纯净水。

  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取两种水样少许,分别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

  产生泡沫少且有浮渣的是硬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或煮沸。

  5、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①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②农业上的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③城市生活污水(含磷洗衣粉等)的任意排放。

  6.水资源的保护: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具体措施为: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力度;             ②工业“三废”的综合治理和达标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④提高国民的节水、爱水的意识。

  三、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

  (一)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课本,150---151页)、

  药品的取用(固体、液体的药品取用)课本18-19页、药品的称量(152页)、

  量取滴加(课本19—20页)、物质的加热(课本20--22页)、

  玻璃仪器的洗涤(课本22--23页)、仪器的装备(152---153页)

  1.托盘天平的使用程序:

  天平调零――托盘垫纸(或小烧杯)――左物右码(从大到小)――平衡读数――

  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2.仪器的装备: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

  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如图):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

  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气泡产生,松手后有水

  进入导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4.气体的收集: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1)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气体不宜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2)如果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气体不与空气反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氧气;

  收集气体时如果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气体不与空气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氢气;

  (3)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容器底部,便于空气的排除。

  5.常见事故的处理: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用沙子或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泼灭。

  6.过滤基本操作:使用仪器、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的作用,见上面。

  (二)物质的制备和性质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

  药品

  ①H2O2、MnO2      ②KMnO4         ③KClO3、 MnO2

  反应原理

  仪器

  装置

  固固加热

  固液不加热

  收集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步骤

  检、装、固、热、集、移、熄

  连、检、固、液、集、满

  验满

  将带火星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检验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步骤、现象、结论三环节)

  注意事项

  排水法收集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其他见笔记)

  长颈漏斗下端应液封(其他见笔记)

  (三)物质的鉴别:会鉴别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可参考绿皮P17-4)

  实验步

  实验现象

  结论

  (四)科学探究

  探究点:蜡烛燃烧、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比较、空气成分的测定、

  催化剂、氧气的制法、电解水、分子的扩散

  会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步骤)、现象、结论。

  (已知物质探究的实验、未知物质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准备好水电解装置,加水,接电源

  两极均产生气泡气体体积比是1:2(正极:负极)

  水通电后能产生气体

  2 用试管收集产生的气体

  正极:用带火星木条伸入气体中

  负极: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

  带火星木条复燃

  发出爆鸣声,火焰摆动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课本上的探究实验:观察蜡烛燃烧(p12——p13活动与探究 )、酒精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课本p14——p16活动与探究 )

  未知物质的探究:纸张燃烧、教室中二氧化碳与操场上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例如: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五、化学计算(注意格式,依照书上p84—p85的格式)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利用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总和

  (计算总和时,是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相乘)。

  (2)计算化合物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是指各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乘积的最简整数比

  (3)计算化合物中某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4)已知物质质量(纯净物)求元素质量

  期中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同学们最好制定出详细的复习计划,到临考前在粗略巩固一遍,那就成竹在胸了,预祝大家期中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2016年上海初三期中复习指南
数学期中考前复习规划 初三生如何有效备战期中考试?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复习策略 期中考试复习计划指导
良性循环学习法 初三期中考试对于2015中考的意义
语文基础知识记忆需过关 期中考试后如何调整学习战略
如何备战初三数学期中考试 如何备战初三化学期中考试
化学期中考试范围及知识点复习提纲 初三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克服英语阅读理解障
快速记忆数学知识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英语复习攻略 英语作文万能开头句
如何学好物理 化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答题技巧 化学范围及知识点复习
数学考点 期中考试后如何调整学习计划
生物知识点归纳 物理复习知识点


如果您在中考物理的复习过程中有任何困难,可点击咨询,将有在线专人问您答疑解惑,或点击报名优能中学中考物理提高/尖子班,优能小优随时为您服务!

更多上海中考第一手资讯尽在上海中高考交流QQ群,更有新东方优能中学名师在线答疑等线上活动!QQ群号:172872462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