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报班:   
快捷登陆: QQ登录 微博登录 你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账号 密码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中学全科>正文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题

2020-05-06 14:30

来源:

作者: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数罟不入洿池罟:网

 

  度长絜大絜:衡量

 

  C.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平常,普通

 

  奋六世之余烈奋:发扬

 

  D.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

 

  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出一般人

 

  解析:C.等闲:随随便便。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内立法度,务耕织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主人忘归客不发

 

  解析:A项,以……为师。B项,风尚/学问,道理。C项,制度/风度,气度,常态。D项,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出发。

 

  答案: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拘于时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申之以孝悌之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吾属今为之虏矣

 

  解析:D项,均为介词,被。A项,介词,从/介词,被。B项,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D

 

  4.对下列各句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②介词,译为“比”;③句末语助词,译为“呢”;④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答案:B

 

  5.下列各句加点实词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赢粮而景从

 

  A.吾从而师之B.却匈奴七百余里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谨庠序之教

 

  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名词的意动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D.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振长策而御宇内

 

  D.或师焉,或不焉

 

  解析:A.生性;B.毋;D.否。

 

  答案: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斯天下之民至焉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吾从而师之

 

  解析:B天下指人们能认识到的所有区域。A可以意为可以凭借C养生意为供养活着的人D从而意为跟从()”,并且。

 

  答案:B

 

  8.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A项是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C项是省略句。

 

  答案:D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没有过错了。

 

  (2)一个戍卒发难就造成国家灭亡,自家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了。

 

  (3)因此,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5)这样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请分析颔联中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绵深情。

 

  (2)“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的句子一是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写出了常年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二是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

 

  答案:(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