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初中语文中考真题详细解析
2020-04-01 22:55
来源:
作者:
一、默写(15分)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
3.狼不敢前, (蒲松龄《狼》)
4. ,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5.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解析:中考默写题,没有思考的时间,一定要背默得特别熟练。“看到上一句,马上写出下一句;看到下一句,马上写到上一句”。同学们,特别是初三同学,一定要用好“边角时间”,提前背好!记住,“中考前的两个月后,你是没有心思背的!”
答案:1.一览众山小;2.雪尽马蹄轻;3.耽耽相向;4.殚其地之出;5.小桥流水人家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 愁情。(2分)
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解析:课内诗歌鉴赏,
答案:6.思乡;7. A
三、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
8.本文作者是 (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稍稍宾客其父
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 ”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4 分)
解析:课内文言文阅读,注意,文言文的翻译,“逐字逐字准确翻译”。
答案:
8.王安石;9. (同乡人)渐渐以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10.泯然众人;痛惜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3题 (11分)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颖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 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疃: 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少曾读书( ) (2)故尝歌( )
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3分)
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13.张远度来到“ ” (用本文语句回答) 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 (用自已的话回答)。(4分)
解析:课外文言文阅读,要坚持“题目、作者、出处、注释、正文”,“先零部件,后正文”的阅读顺序,第一遍通读就把文章读懂!题目不难,必须全对!
答案:
11.(1)年幼;(2)所以;12.B;13.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
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
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浦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鬃。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桐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鬃,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
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
⑦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14.第②段介绍了下列信息:
(1) 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
(2) ;
(3) 。(4分)
解析:原文中概括答案,一定要通过原文概括,千万不要靠自己的“大脑”解决,会不准确,会丢分!回到第②段,再读一遍,第②段共5句话,第1、2句讲“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第3句,是一层;第4、5句一层,注意用文章中的词语概括答案,同时注意模仿题干提示的(1)的内容概括答案,答案内容,主体是“上海”,句子是一个偏正短语:
(2)上海的名字由来;(3)上海的行政地位的逐渐上升。
其中,“名字”、“行政地位”、“逐渐上升”,都是文章中的关键词,第一遍通读时,就要划出来;答题时,一定要用好!“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不存在一个词语与另一个词语完全相同,所以,不能用同义词代替!
15.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4分)
解析:最常规的题目,方法不用讲,关键要注意书写,注意不要有错别字、病句,答案要全面!答案如下:
不能删去。”主要” 是最重要的,表明当时人们还有其他的运输手段,在所有的运输手段中水运是最重要的,删去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16.第⑤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项是( )(4分)
A.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
B.说明这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
C.说明这些商品都必须聚集到上海,然后才能出口。
D.说明上海处于中国南北之中,拥有重要贸易地位。
解析:选择题,不能错!会方法,也不会错!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上海”,所以答案的主体肯定是“上海”,A、B排除,例子都是用来说明中心的,中心句已经画出来了,排除C,选D。
17.根据上下文,第⑥段不能与第④⑤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解析:此题难度稍微大一下,这是围绕“段”来出的题目,最基本的方法,还是“内容+结构”!具体到此题的方法:先概括④⑤⑥段的内容,再看④⑤与⑥、③段的关系,最终,还是用文章内容答题。答案如下:
第④⑤两段说明上海具有“江海之会”、南北之中的区位优势,第⑥段说明移民对上海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文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一句表明,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而④⑤再段又是对第③段内容的具体说明。这几段是按逻辑顺序说明,所以不能调换。
其中,“江海之会”、“南北之中”、“区位优势”、“移民”、“经济”、“文化”,都是文章中的词语!“用文章内容答题”!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