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报班:   
快捷登陆: QQ登录 微博登录 你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账号 密码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中学全科>正文

高考文综历史经典试题解析

2020-03-29 00:37

来源:

作者:

  1.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选D


  解析:此题我们读过材料后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解决。把美国和拉丁美洲对比,找出其不同点AC,是其相同点。B选项与材料无关,只能选D


  2.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夏商的政治制度。注意料中的关键词“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西周11代12位王”由此联系所学知识点可以得出商代的王位继承制为“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为嫡长子继承制。


  3.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本题注意材料的主旨,“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由此可见作为地方诸侯得上缴自己大部分的租税收入,由此可以削弱诸侯的财权。


  4.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得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由此可见体现了耕战结合的观念。A选项江南文化为主流,主流二字无法体现。B选项无法体现深入人心。D选项以偏概全,唐代诗歌类型多样


  5.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D


  解析: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东昌府属于产棉区,而江南属于棉花加工区,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地方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6.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此题在我们高三复习时遇到过相似的题,材料几乎一样。


  这道题主要注意时间段1915-19181919-1922。以1919年为分界线1919之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之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样新文化运动也以1919年为分界线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主张民主科学,1919年之后新文化阵营发生分化一部分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而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仍然主张民主科学。BC选项不符合史实。D选项中国的社会矛盾没有变化,排除。


  7.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答案:C


  解析:利用排除法。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毛泽东对中国和俄国资产阶级做出了对比,并最终得出两国有所不同,所以排除A。B中共的阶级基础应该是工人阶级或者无产阶级,排除。


  D右倾错误无体现。


  8.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且从1953年起我们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一化三改”。这一时期我们也急需苏联的援助,所以选D。


  A选项苏联并不能代表国际,B选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C选项不符合事实。


  9.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主题是陪审法庭。古代雅典城邦的陪审法庭是由民众组成,且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因此可以说权力来自于民众


  10.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我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已经紧密结合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可以得出这属于现代主义,而现代主义的特点就是表现自我,反传统。所以选D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


  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是全国卷的亮点,也是广大师生最头疼的一道试题。今年的试题一如既往的出乎所有师生的意料,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素材,通过开放式设问,引导考生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小说中蕴含的历史现象,为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创造空间,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能力上说,在考查基本思维能力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启示性、开放性,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思维过程是,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如“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反映了黑奴贸易;“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反映了宗教改革等。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


  点睛: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一改观点论述类题目的限定,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出高考求新求变的思想。本题整体难度不太大,让学生感觉比较平和。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反映的历史现象。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