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期末历史考试题整体评析
2020-03-24 22:04
来源:
作者:
东城高三冲刺期末历史试卷考查了第一轮复习框架下中国古代、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近代史的内容。题型考查的知识要点分布均衡,对历史课程科学素养的考查进一步推进,切合学习情景、社会发展情景、生活情景和学术情景。较好地实现了检验学生第一轮复习效果,具体指导下一步工作复习工作的目的。
一、试卷概述
1.通史模块数据分析
模块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世界史 |
综合 |
分值 |
26 |
43.5 |
26.5 |
4 |
2.能力模块数据分析
模块 |
获取和解读 |
调动和运用 |
描述和阐释 |
论证和探讨 |
分值 |
31.5 |
20.5 |
32 |
16 |
根据以上初步的数据统计来看,本次期中试题在通史模块知识分布上,偏重中国近现代史,符合预期;在能力模块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比重加大,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仍是重点考查的能力模块,知识再现的题目相对较少。
二、试卷命题特点分析
1.进一步推进对核心素养的考查。第1、18、19、31题,以地图或图表的形式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特别是第18题和第31题,明显在模仿2018年北京高考第22题。这一题型,既考查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又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够在同一道题中考查多个知识点,值得大家注意。
对历史解释的考查主要在材料题中体现,如33(2)对孟子地位变化的分析,34(2)要求学生自己提炼观念并论述,达到了历史解释水平4的要求。这类题型在早些年的北京卷中经常出现,大家可以在2010-2012年的北京高考和模拟题中找到类似题目进行练习。
对家国情怀的考查集中体现在第21题,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时代的红色精神凝练其精神核心,这是笔者所知比较新颖的题目,提醒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要有总体的认知。
2.突出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考查。本试卷的一大亮点,是在第36题考查了“史学的起源与发展”。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考查是近年来北京考题的一个重要趋势,如2018年北京高考在37题考查了“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2018年西城二模在37题考查了“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等。这既是贴近历史学术情境命题的表现,也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同学们可以利用寒假的时间,看一看这方面的材料,老师们也可以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作为一个专题来带着学生复习。
3.贴近学术情境、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学习情境命题。例如第4题考查了2018年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的考古发掘。近年来几乎每次历史考试,都会涉及到一个新的考古发掘,这提醒我们要关注考古成果方面的新闻。第18题反映了目前学术界流行的关键词研究或概念史研究方法,类似的题目在此前的北京卷中已出现过多次。第20题再次引用了北京卷经常引用的竹枝词。第26题的表格,相信很多老师在讲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时候引用过,这是典型的贴近学生学期情境命题的例子。材料题中,以报刊、妇女等主题来命题,体现了北京卷关注社会,引导学生用历史眼光看待社会问题的立意。
三、寒假复习建议
通过本次东城期末考试,我们再次明确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已是大势所趋。所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具体内容已在去年初公布的新版课程标准中有所介绍。但据笔者了解,还有很多同学甚至不知道有哪五大核心素养,也有部分老师没有专门向学生讲授核心素养的内涵、水平要求和题目示例。优能中学高中历史组较早投入力量研究核心素养,目前已形成一些初步的成果,此后会逐步落实到教学中。也希望同学们尽快在老师的带领下,分专题集中突破这五大核心素养。
各位同学即将迎来寒假,在此期间,大家要对整个一轮复习进行复盘,梳理知识框架,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抓紧时间查漏补缺,为应对春季的二轮复习和模拟考试做好准备。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笔者认为需要大家在寒假期间重点关注的:时空观念图表题、开放型论述题、家国情怀(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前沿的发现和研究趋势以及社会生活主题的材料题等。这些内容,有的可以找到过往类似的题目,有的则需要老师专门辅导。大家务必利用寒假有针对性地强化。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期末历史考试题整体评析,在这里小编祝福各位有一个充实的假期,我们一起来准备最后的冲刺!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