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2017中考作文备考指南
2017-06-14 14:18
来源:上海中学生
作者:罗乾、侯杉珊
2017年6月14日,距离2017中考还有3天。
距离中考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为了消除同学们对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作文的迷思或恐惧,谨以此文献给正在备战中考的学子们,希望大家能在阅读后有所收获。
(近10年上海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纵观历年中考命题,我们发现中考作文本质上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感悟。以我眼观世界,以我笔诉真情,中考作文其实就是一次用文字来展现自己积累、思想与表达的机会。究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高分作文?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带来中考作文提分的四大原则,这四项也与评分标准中的中心、材料、思路与结构、语言一一对应。
1、关于中心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审题。
审题的意义在于理清题目要求我写什么,判断出题目背后是否隐藏写作主题或写作方向。对题意的理解是否深刻,决定了整篇文章立意的高低。
审题时,第一步要找准关键词,第二步按照自己的理解诠释关键词,第三步将对所有关键词的理解连成一句话,这句话即将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是接下来选材的依据。
找关键词时,要学会对题目进行拆分。中考作文题一般可拆解为三部分,中心词、限定词和人称词。人称词有时候题目没有明确标出,同学们要判断题目是否隐性要求主语为“我”。像《没想到,真没想到》、《心里美滋滋的》这类题目,主语其实就是“我”,但“悄悄地提醒”则没有对主语的限制。
在诠释中心词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心词本身不需要被过多的解释,这时候同学们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中心词思考它的主体、内容、对象和意义,比如针对“没想到”,要能写出“谁”(主体)对“什么”(内容)没想到,以及没想到背后的意义。针对“提醒”,要写出“谁”(主体)提醒“谁”(对象)“什么”(内容),还有提醒的意义。第二种情况,在有些题目中,中心词是一些普通的概念性名词,这时候中心词本身就是要挖掘的内容,比如“乐趣”,是游玩的乐趣、阅读的乐趣、还是参加公益活动的乐趣?再如“游泳”,到底是写实的游泳,还是象征的游泳?当然它们背后的意义也是不可或缺的。
对限定词的理解是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地方,考场中出现偏题往往是由此导致的。限定词的作用包括限定范围,限定时间地点,限定次数,限定程度等等,《黑板上的记忆》,“黑板上”限制了所叙事件要与黑板紧密相关,《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中的“今天”强调了时限性,《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中的“不止一次”规定了努力尝试的次数要在两次以上。《没想到,真没想到》中,程度限定词“真”凸显了一份意外与震惊,行文中一定要将其强调出来。
经过以上步骤的审题,文章的立意已经基本成型,同学们要能够用完整的一句话将立意表达出来,比如我(主体)在音乐的学海中(限定情境)挑战自我,向更深处游去(游泳的具体含义),体现出我对当下的不满足、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意义)。至此,整篇文章的大致轮廓已经浮出水面。
2、关于材料
作文材料是对文章中心的具体展开,要在确定中心的过程中选择最契合题意的素材。
有些同学习惯先想素材,再定中心,就需要在明确中心后再回到初选素材进行筛选与打磨,保证二者紧密相关。
选材恰当是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如果想要取得高分,还需在“有新意”上下功夫。老师这里给同学们提供三个方向:写出亲情的“时代感”,写出生活琐事的“情趣感”,写出内心诉求的“深刻感”。下面的表格中给出了一些将常规素材转化为比较有新意的素材的例子,希望同学们在考前能将手中积累的素材拿出来,思考如何能将它们变出新意。
3、关于思路与结构
有了中心与材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确定文章结构,明确写作思路。
在保证结构完整、详写安排得当、使用多个素材时顺序合理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几点提升之处:
1、合理运用插叙、倒叙,而非一味地平铺直叙;
2、善用线索,比如以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为线索,将之贯穿于全文中;
3、设置波澜,让文章有波澜、有起伏,有出乎意料、耐人寻味之处;
4、注重照应,让开头结尾、文章前后合理呼应,在开篇、中段和结尾处都扣住文题。
4、关于语言
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是A类作文(53分及以上)的要求,“慧于心而秀于言”,美好的心灵也需要恰如其分的外在表达。
在表达能力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语言质量的高低对作文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在短时间内想要实现语言风格的转变难度较大,但还是有一些可以快速、有效地给作文增色的方法:
1、多用富有形象感的词语。不论是能起到修饰限定作用的形容词,还是可以增强画面感动词,都能展示出语言的生动性、变化性。
2、多用修辞。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凸显出自己的想象力与句式的节奏感。
3、变叙述为描写。“流水账”式作文的典型特征就是通篇叙述,缺乏描写,然而描写是好的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同学们都学过五种描写的类型,那么一定要学以致用,将环境、动作、心理、肖像和语言描写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对重要的、有意义的内容细致地雕琢,让细节打动人心。
4、恰当引用。直接引用名言警句亦或是化用名人名言,能让他人的智慧点缀自己的文章,让他人的哲理丰富自己的思想。
相关推荐: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