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初三期中语文考试精选复习题资料
2021-03-17 15:14
来源:
作者:
初三临近中考,每一轮复习都是一次检查自己知识架构的机会。很多同学认为语文只要把课文背熟,注释字词熟悉了就算复习到位了。可到了考试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考察的内容是同学们陌生的。所以在复习时要对一些所谓“非重点”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复习中,不要因为对原文、对题型的熟悉而忽视进一步的复习。其次复习中还要学会利用已有的的知识来应对陌生的问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新闻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陶渊明是清代大诗人,又名潜。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情景。
C.《石壕吏》是“三吏三别”中一篇,作者是唐代的杜甫,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陶渊明是清代大诗人”的说法不对,他生活于东晋。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避免不再出现搜集材料时的“撞车”现象,老师给我们做了细致的分工。
B.由于大雪封路,使我们的冬季越野赛不得不延期了。
C.青年志愿者的到来,让这所山区小学的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D.能否驳倒对方的观点,关键在于事实清楚,道理明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避免不再”使表达的意思与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了。B“由于”和“使”同时出现,句子没有主语。去掉“由于”或“使”。D“能否”是两方面,与后面的“事实清楚,道理明白”一方面不一致,应去掉“能否”。
3、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了困难和cuò( )折,经历无数的尝试后都不能解决它,看似毫无希望了。但有时只要我们再作坚持与努力,就常有“柳暗花明”的huò( )然开朗之感,那时,困难在我们面前似乎就miǎo( )小了,不再不可yú( )越了。
答案:挫 豁 渺 逾
解析试题分析:“挫 豁”不易写错。“渺”易写成同音字,“逾”易少写一笔。但是这些字都是常用词语中的常用汉字。
4、为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9日说,中日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势必影响、损害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对此日方必须承担完全责任。
他是在商务部举行的月度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沈丹阳说,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上演非法“购岛”闹剧,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已经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坚决抵制。
标题:
答案:日本非法“购岛”闹剧损害中日经贸关系
解析试题分析:用一句话根据,首先要找到最关键的语句,针对本新闻其报道的主要事件是“中日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势必影响、损害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但其内容太多,因此,要进行压缩,把事件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我的梦想 莫言(12分)
⑴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他很生气,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我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⑵大约8岁的时候,我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因为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加之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后来,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我,结果出丑更多。一是,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得众人大哗;二是,我到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那个与张老师坐对面的姓尚的女老师非要我跟她打乒乓球,一打,裤子就掉了……
⑶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裤裆始终是个恼人的问题。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⑷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探家时偶翻箱子,翻出了四年级时的作文簿,那上边有张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段批语,很是感人。因为文革,我与张老师闹翻了脸。我被开除回家,碰到张老师就低头躲过,心里冷若冰霜。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那本作文簿被我的侄子擦了屁股,如果保留下来,没准还能被将来的什么馆收购了去呢。
⑸11岁时,我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会忆起作文的辉煌。村里有一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一个生产队,经常在一起劳动。他给我灌输了许多关于作家和小说的知识。什么神童作家初中的作文就被选进了高中教材啦,什么作家下乡自带高级水啦,什么作家读高中时就攒了稿费三万元啦,什么有一个大麻子作家坐在火车上见到他的情人在铁道边上行走,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结果把腿摔断了……他帮我编织着作家梦。
⑹我问他:“叔,只要能写出一本书,是不是就不用放牛了?”
⑺他说:“岂止是不用放牛!”然后,他就给我讲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讲了那些名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事。大概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了。别的不说,那一天三顿吃饺子,实在是太诱人了。
⑻1973年, 18岁的我就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冰天雪地,三个县的几十万民工集合在一起,人山人海,红旗猎猎,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湖南民歌《浏阳河》,那情那景真让我感到心潮澎湃。夜里,躺在地窖子里,就想写小说。
⑼挖完河回家,脸上脱去一层皮,自觉有点脱胎换骨的意思。跟母亲要了五毛钱,去供销社买了一瓶墨水,一个笔记本,趴在炕上,就开始写。书名就叫《胶莱河畔》。第一行字是黑体,引用毛泽东的话: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第一章的回目也紧跟着有了:元宵节支部开大会,老地主阴谋断马腿。故事是这样的:元宵节那天早晨,民兵连长赵红卫吃了两个地瓜,喝了两碗红黏粥,匆匆忙忙去大队部开会,研究挖胶莱河的问题。老支书宣布开会,首先学毛主席语录,然后传达公社革委关于挖河的决定。那部小说写了不到一章就扔下了,原因早已记不清。如果说我的小说处女作,这篇应该是。
⑽1978年,我23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当了兵,吃饱了穿暖了,作家梦就愈做愈猖狂。我在黄县站岗时,写了一篇《妈妈的故事》,写一个地主的女儿(妈妈)爱上了八路军的武工队长,离家出走,最后带着队伍杀回来,打死了自己当汉奸的爹,但文革中“妈妈”却因为家庭出身为地主,被斗而死。这篇小说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天天盼着稿费来了买手表时,稿子却被退了回来。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写与“四人帮”斗争的事,又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盼望着稿费来了买块手表时,稿子又被退了回来。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信的大意是:刊物版面有限,像这样的大型话剧,最好能寄给出版社或是剧院。信的落款处还盖上了一个鲜红的公章。我把这封信给教导员看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行啊,小伙子,折腾得解放军文艺社都不敢发表了!”我至今也不知道他是讽刺我还是夸奖我。
⑾后来,我调到保定,为了解决提干问题,当了政治教员。因基础太差,只好天天死背教科书。文学的事就暂时放下了。一年后,把那几本教材背熟溜了,上课不用拿讲稿了,文学梦便死灰复燃。我写了许多,专找那些地区级的小刊物投寄。终于,1981年秋天,我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在保定市的《莲池》发表了。(《读者》杂志2011年第16期)
【小题1】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坚持创作,从不懈怠。请你简要概括作者18岁、23岁时创作的经历。(2分)
(1)18岁时:
(2)23岁时:
【小题2】结合文章第(4)段中“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 说一说当时作者具体有哪些感慨。(2分)
答:
【小题3】文章第(10)段中“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小题4】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2分)
答:
【小题5】莫言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在语言表达上追求淡淡的幽默。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来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
答案:
【小题1】(1)18岁时,我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回到家,火热的生活使我拿起笔,写下《胶莱河畔》第一章。
(2)23岁时,我参军入伍在黄县站岗时,写下小说《妈妈的故事》,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
【小题2】①感慨当年是张老师最早发现我有文学才能并辛勤培育我不断提高写作水平;②感慨当年年幼无知,紧跟形势,与张老师闹翻了脸,伤害了张老师,也无缘继续得到张老师的指教; ③感慨这么多年来自己虽然坚持追寻写作的梦想,可是至今仍徘徊在文学殿堂之外。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小题3】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编辑钢笔字体的潇洒漂亮、龙飞凤舞,也突出了我对收到第一封编辑来信的印象之深刻,记忆之鲜活。
【小题4】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着越来越深刻的感梧。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做人和写作文章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小题5】示例: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含蓄地表达了随着我作文成绩的不断提高,老师和同学们爱屋及乌,更多的是关注我的作文,我的“腰带和裤裆”的尴尬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简要概括作者18岁、23岁时创作的经历”是审题的要点,所以在概括的时候一定要把“创作经历”突出出来。18岁时的经历在八、九段,23岁的经历在十段,抓住重点加以概括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语句出自第四段,结合前面的二、三段,我们不难理解出,“张老师发现了我的文学才能,但后来却与张老师翻了脸”是“我”感慨的内容与起因。由此可以概括出问题的答案了。
【小题3】试题分析:“摇头摆尾”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潇洒的字体”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第一封编辑来信的印象的深刻。
【小题4】试题分析:全文以时间为序写“我的梦想”,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写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自己做人和写文章的感悟的一步步加深。
【小题5】试题分析:“他在语言表达上追求淡淡的幽默”是题干中的审题点,文中像这样的地方有很多,找出一处最为明显的易于分析的语句加以分析即可。如“我至今也不知道他是讽刺我还是夸奖我”,再如“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等。
6、文言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节选)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2)未果,寻病终 寻:
【小题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渔人甚异之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规往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题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答案:
【小题1】(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
【小题2】B
【小题3】(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小题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社会安定和平 ③百姓生活和乐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绝境
寻”都是古今异义的字,很典型。“绝境”译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寻”不久。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 A、C、D中的“之”为代词,B为助词,“的”。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平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交通”“志”等。“交通”是文言文中重点古今异义词,在语境中应译为交错相通。“志”是做标志,做标记。
【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一、二段的内容可知,此题实际是让概括桃花源的特点,根据文章对桃花源的描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可知,桃花源环境优美;生活安乐、富足;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和乐相处。
7、名著填空。(2+4分)
【小题1】“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意思。”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他的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 》,全书共十篇,外加一篇《小记》,一篇《后记》。
【小题2】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1)“弄权铁槛寺”、(2)“千里走单骑”、(3)“误人白虎堂”、(4)“三调芭蕉扇”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
答案:
【小题1】鲁迅 《朝花夕拾》
【小题2】王熙凤 关羽 林冲 孙悟空(每空1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对《朝花夕拾》及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常识及故事情节的考查,一小题在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里面都有,考查还是较为浅显的;二小题的考查较为深入,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应对。
更多关于中学免费复习资料或者留学免费资料,可以在“上海新东方”微信小程序里领取。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题型练习。且一些免费课的课程质量非常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上海新东方官方电话:4007021021。扫码收藏上海新东方小程序,更多最新中高考、留学资讯尽在上海新东方。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