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精选语文初二期中考试经典复习题资料
2021-02-24 14:56
来源:
作者:
初中要学好语文,学生必须学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上好语文课。每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要争取大部分在课内解决。要在课内主动赢得学习语文知识和锻炼语文运用能力的各种机会。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只要课上有可利用的时间,也应该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B.听了这次的交通安全讲座后,同学们在出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D.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
答案C
2、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 ⑴ ,
掷
地有声;为人有 ⑵ ,豁达淡泊;生命有 ⑶ ,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
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A.质量 B.分量 C.雅量
⑴
⑵ ⑶
答案B、C、A
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下列划线字注音。(4分)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了困难和cuò ( )折,经历无数的cháng( )试后都不能解决它,看似毫无希望了。但有时只要我们再作坚持与努力,就常有“柳暗花明”的huò( )然开朗之感,那时,困难在我们面前似乎就miǎo( )小了,不再不可逾越了。
答案:挫、尝、豁、渺
4、现代文阅读
奇迹(11分)
①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②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③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④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⑤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⑥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⑦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⑧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⑨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⑩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⑾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⑿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⒀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⒁姑父说:“我供他!”
⒂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⒃姑父坚决地说:“供!”
⒄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⒅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⒇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21)这时侯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22)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死掉算啦!”
(23)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24)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25)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26)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27)“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28)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29)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不是么?
【1】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2分)
【2】结合全文,第5段中交代了“爹”的脾气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划线句中的划线字“扭”表现了“文”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
【4】阅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对主人公“文”说吗?请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你的心里话。(不少于60字)(4分)
答案:
【1】“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
【2】为 “文”复读阻力之大埋下了伏笔,更衬托出“文”内心的焦虑、担忧,也暗示出“奇迹”的发生并不是那么容易。
【3】“扭”表现了“文”当时内心委屈、伤心,以及对父亲的赌气心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29小节的内容“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一内容来概括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文”找“爷爷、赵叔、姑父”来劝说“爹”让自己复读受阻以及文章第26小节父亲态度的转变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第5段中交代了“爹”的脾气有什么作用。所以,在分析文章语句作用的时候,可以从结构上、内容上来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文”找“爷爷、赵叔、姑父”来劝说“爹”让自己复读受阻来分析“扭”表现了“文”当时怎样的心理。
5、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11分)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划线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陶后鲜有闻: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案
【1】(1)多 (2)洗涤 (3)长枝节 (4)很少
【2】(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枝”这个字就活用为“动词”,意思为“长枝节”。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独为只的意思、之为无意义、而是转折的意思、染是被沾染、亵是玩弄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莲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来分析“君子”应是怎样的人即可。
6、原谷谏父(8分)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解释划线的字。(3分)
(1)谷年十有五: (2)父不从: (3)乃载祖归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3】原谷的父亲最后为什么“载祖归养”?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悟?(3分)
答案:
【1】(1)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2)听从,顺从 (3)于是,就
【2】将来有一天父母年老了,不需要再做这个器具(小推车),因此收回家。
【3】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1分)启示:我们应该要自觉地敬老爱老。(意思相近即可)(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有”为通假字,同“又”。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更为再的意思、是以为因此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3】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来分析“载祖归养”的原因,然后围绕“尊老爱老”以及“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等来谈本文的启示。
7、古诗文阅读。(23分)
悯 农 (4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诗的前两句写春种秋收,概括了农民生产粮食的全过程。其中“ ”和“ ”
表现了劳动的无限创造力。(2分)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一粒(粟)、万颗(子)。
【2】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不满。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春天种一颗种子,秋天就要收获万颗子”来分析农民生产粮食的全过程。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感情的能力。根据农民在秋天收获很多粮食,四海之内还没有闲田,可是依然有很多饿死的百姓。分析出诗人的情感为“对百姓的同情,对剥削者的不满”。
8、名著阅读。(4分)
【1】“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出自《 》,是作者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境遇下创作的。作品中的主人公 的故事就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
【2】《骆驼祥子》是_________(作家)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三轮车,然而在经历了 次起起落落后,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答案: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柯察金
【2】老舍、三
更多关于中学免费复习资料或者留学免费资料,可以在“上海新东方”微信小程序里领取。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题型练习。且一些免费课的课程质量非常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上海新东方官方电话:4007021021。扫码收藏上海新东方小程序,更多最新中高考、留学资讯尽在上海新东方。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