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政治九年级月考重点复习题资料
2021-02-23 11:20
来源:
作者:
政治复习要反复落实基础知识,先概念后原理,学会整理知识,查漏补缺,认真钻研教材,在练中发现问题,不留知识疑点,先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目题的顺序再次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棵知识大树的枝干。然后回归课本,仔细阅读教材。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和全面。考试中同学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1、对中学生而言,要想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必须培养自己的开拓进取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下列做法能培养创新能力的有
①多观察,多思考 ②死记硬背课本知识
③不相信老师和家长的经验 ④多动手,多参加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2、在当代,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A.以人为本 B.科学技术 C.稳定 D.对外开放
答案B
3、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
A.纪律 B.社会公德 C.规章制度 D.合同
答案B
4、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在灾难面前,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这说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
②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形成了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永远凝固不变的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C
5、“我每天都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这说明
A.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B.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要积极关心社会,自觉服务社会
C.人的生存和发展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D.人们的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答案B
6、人类社会总是不断进步发展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又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即使阳光普照,鲜花满地,也会有阴暗和毒草。作为中学生我们
A.不能认清是非,只能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B.应运离社会,避免社会消极丑恶现象对自己产生影响
C.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D.积极寻求父母的保护,以免受到伤害
答案C
7、苏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倡导学生假期“三会”。即“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中学生要做到“会自学”就要
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④培养学习兴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8、小强是一个要求上进的初三学生,他早就把自己的中考目标锁定为本市的某一重点高中,眼看中考日渐临近,他却表现出了焦虑和烦躁不安的情绪。这说明考试焦虑
A.与能力水平有关 B.与抱负水平有关
C.与竞争水平有关 D.与心理、生理状态有关
答案B
9、2012年暑假的苏州街头,时常可见苏州文明交通志愿者在行动。他们在执勤交警的指导下,对交通违章行为进行劝阻,为行人提供交通指引和咨询,成了道路上最美丽的风景。在这一行动中,你应感悟到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是
A.感受社会变化 B.关心社会发展 C.不做“看客” D.自觉服务社会
答案D
10、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惟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复活了。这说明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向中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B.传承传统文化是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
C.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精神世界,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
D.在国际竞争中,经济、科技的竞争已不太重要
答案C
11、如今,可口可乐、麦当劳快餐、松下电器等舶来品,已为中国人所熟悉,它们甚至成了一些中国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它们而来的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中国民族文化已难再传承,将被逐渐淘汰
B.外来文化都很优秀,我们要全部吸收
C.为了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必须拒绝一切外国文化
D.多元的世界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失去自身文化的独特性,而要宣传、弘扬、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
答案D
12、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继承和发扬中国一切传统文化 B.减少外来文化和外国节日的影响
C.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D.通过立法控制中国人过外国节日
答案C
13、目前,世界上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几百所孔子学院或者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开展汉语文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地也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这些说明
A.中国文化取代了世界各国的文化
B.中国文化正阔步走向世界
C.我国正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D.有利于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答案B
14、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以下对学习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②学习能使自己得到发展
③我们在学习上要有求真的态度,要诚信学习,诚信考试
④学习压力有利于保持学习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答案A
15、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业进修、技术培训、上网浏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已成为许多城乡居民的生活内容,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据此回答题目。
【1】上述材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①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的政治生活日益扩大 ④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学业进修、技术培训等现象在社会上的普及体现的观念主要是
A.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B.自信心非常重要
C.注重精神享受,忽略物质享受 D.学习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答案
【1】A
【2】A
解析:
【1】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题干中没有涉及政治生活,故③不选。上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我国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故我国准备花20年时间来全面建设小康。所以④错误。
【2】本题考查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16、“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白云。”有位同学从这首小诗领悟到:要想成功就必须多受挫折,经历的挫折越多,就越能成功。
结合个人感悟,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上述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6分)
答案:
由于我们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阅历方面的限制,不少青少年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评价,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产生挫折感。(1分)
挫折具有普遍性,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1分)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或者会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者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练,使人奋起和成熟。
但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挫折的畏惧和不重视,如能在挫折中迎难而上,理智地分析,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和良策,挫折就会成为人生的经验和财富,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17、材料一:对沧浪、平江、金阊三区合并后新设立的区名,是经过反复研究确定的,遵循尊重历史、体现区域地理、文化等特征的命名原则。命名为“姑苏区”,源于“姑苏”历史上一直是苏州的别称,为世人所熟知。隋开皇九年(589年),因为古城西南有姑苏山,以山名改吴州为苏州,苏州之名由此出现,因此“姑苏区”名称更能体现出苏州的历史渊源,也容易为社会和外界所接受。
材料二:苏州博物馆新馆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的。他坚持“苏而新,中而新”的设计理念,即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既体现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和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又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并借鉴西方博物馆建筑艺术的优秀成果。独具特色,无与伦比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阅读以上材料后回答问题。
(1)“姑苏区”的命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华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分)
(2)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请问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案: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分)
(2) “体现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和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说明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成果”说明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借鉴西方博物馆建筑艺术的优秀成果”说明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3分)
更多关于中学免费复习资料或者留学免费资料,可以在“上海新东方”微信小程序里领取。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题型练习。且一些免费课的课程质量非常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上海新东方官方电话:4007021021。扫码收藏上海新东方小程序,更多最新中高考、留学资讯尽在上海新东方。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