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精选初二期中考试语文复习题资料
2021-02-08 21:37
来源:
作者:
初中语文的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在这个过程中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一定会有好的学习成绩和复习效果。
1、下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晦(huì)瞭望 (liáo)销声匿迹( xiāo)
B.天籁(lài)温馨 (xīn)无精打彩(căi)
C.精髓(suĭ)下载(zăi)矫揉造做(zuò)
D.恣睢(zì)霎那 (shà)心往神驰(ch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是要求从“字音”和“字形”两方面判断。判断字音的正误,要用普通话拼读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辅助判断字的读音,注意声韵母和标调有无错误,声母的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的前后鼻音是易错点,要注意。判断字形的正误,要正确理解词义,据此判断字义,再结合汉字形声结构的特点从同音或形似方面仔细辨别。A项中“瞭”读第四声,B项中“彩”为“采”,C项中“载”读第四声,“做”为“作”,故D对。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动画片《熊出没》因搞笑的情节而风靡全国,但频繁的暴力情节与不文明的台词,让人深思。
B.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向来不受嗟来之食,可谓傲骨嶙峋。
C.人们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一类小事,一直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不应该的。
D.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C句中“不以为然”是指不认为正确,不符合语境,故错。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A.池:护城河 B.委:放弃 C.是:表判断 D.畔:同“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的变化,比如“池”是古今异义字词,“畔”是通假字。句子中的“是”表示是代词“这”,故C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B.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
C.凭借超过42%的土地是绿地、林地这一得天独厚的“绿色财富”,吸引了许多企业落户。
D.为了严防交通安全出事故,交警部门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交通管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可采用排除法,将显明有错误的句子先行排除,A句两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即“不但学生……”,B句“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两句前后颠倒,前句比后句意义深,C句缺主语,故D对。
5、下列关于《格列佛游记》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分别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慧驷)国等地的经历。
B.《格列佛游记》中“语言的妙用”的情节,作者以平和的心情谈到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巧妙运用了反语讽刺。
C.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意在揭露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D.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形象。他和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的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要情节、主题及风格、流派等。B句表述错误,作者本来是反对设计家废除口语,以事物表示的方法,但他却谈到了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用语。
6、对下列文字所表达的主要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如今,由于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一些普通的图书读者、影视观众,开始在网上、在博客、在微信,发表他们的观后感、读后感。读者与观众的观后感、读后感自有业余的粗糙,这部分的“圈外评论”五光十色,良莠不齐,其中有思想的闪光,但无可讳言,多数的呈平面化、碎片化。但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新媒体上非专业的文艺评论,普通读者、普通观众从文艺评论的被动的受体,甚至是不搭界的圈外人,进入圈子,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能够促进文艺评论的发展。
A.新传媒的出现使得普通读者、观众开始发表观后感、读后感。
B.普通读者、听众所发表的观后感、读后感整体比较粗糙。
C.新媒体上非专业的文艺评论,能促进文艺评论的发展。
D.新媒体上非专业的文艺评论的出现有利有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目中的“主要观点”一词,阅读短文,理清作者诸多观点,分清主要观点是什么,然后再从选项中选出。文章最后作结时强调了非专业的文艺评论“能够促进文艺评论的发展”,应是“主要观点”,故C对。
7、现代文阅读
落叶也精彩
郑荣来
①日前一场不小的秋雨,打落了树上的许多黄叶,飘飘零零,构成一色景致。往年立冬一过,更是飘飘洒洒,纷飞不断。特别是那些银杏树,金黄的叶片被阵风吹落,地上如同盖上层层黄金。一阵四五级西北风刮过,树上的黄叶,几乎全部离开枝头,无一残留。大马路边的那两溜同类也是如此,都把金黄献给了大地。步调是如此一致,说走就走,毫不留恋枝头。
②我住的大院里,有二三十种乔木,落叶时间都各有其序。大道两边的柿树,个性最为特别,它的叶子本属红叶类,但从不大红大紫,只是奉献些微红的颜色,更多的是黄绿相间的斑驳,把红黄让给自己的果实。那柿子也是抢尽风头,总是以自己的丰满和金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叶子纷纷飘落,它仍独留风姿在枝头,奉献着多彩多姿的美丽。你看那一嘟噜一嘟噜的柿子,展示着与众不同的风韵,让所有的行人都不能不顾盼乃至流连。
③为数最多的槐树,显示了树多势众的气派,院里的几乎所有的大道小路,都是它的领地,地上都有它的叶片。它们的落叶,不像银杏那样同步,而是先后有序,次第而落。它不断提醒人们,及时注意增添衣服。如同花开的时间,它们同科同属不同种,好几种槐树,总是你刚谢罢我又开,整个夏秋两季,没有间断过,仿佛时刻要人们关注它美丽的存在。它的叶子也是如此,虽不如槐花那样美丽,但那浅浅的黄色,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彩。
④树也是不可貌相。那几棵泡桐树,高大魁梧,可谓材大体粗,但落叶却早,与它的个子、块头不相称,老大没有老大的样儿。它尤其经不起打击,西北风一来,比谁都大的叶片,竟哆嗦得厉害,惊吓之声,比谁都大。甚至高叫“怕啦怕啦”,夜深人静时,制造恐怖气氛,真是没出息!我也是念及它叶阔荫大,夏天给人荫凉,对我等有过奉献,也就谅解它了。不然的话,它那叶片抽抽巴巴,不红也不黄,毫无姿色,风一吹就跌落满地,连草地都被遮盖住,给环保工人添了许多麻烦,实在不敢恭维。
⑤垂柳却是不同。它身躯较瘦,腰细枝软,体态轻飘,仿佛弱不禁风。但它经得起雪打风吹,那年特大雪,压得柳枝垂地,它们都挺过来了。多少次大风的吹袭,好几场四五级西北风,它都满不在乎。除了松、柏、竹,就数它落叶最晚。看看金台园里水池边的垂柳就知道,它像是要站最
后一班岗,大家都撤了它才撤。它真是名副其实的“早来晚走”的敬业者。当春天到来之前,寒风料峭,乍暖还寒,它最早见绿于枝头,率先透露春的消息。春风杨柳万千条,又是它营造了热闹的春意。
⑥法国梧桐也值得一说。它在院里落户十几年,都种在很不起眼的地方,远不像它们在南京那么有地位,市中心多少条马路都是它们的地盘。我们现在才见识到,它其实是最有抗争精神者。前面所述各树都不如它,它们的叶子至今还济济一堂于树梢,少有飘落者。它们也是叶阔荫大,但比泡桐坚强得多,勇敢得多。
⑦看京城大街上和院里的落叶,精神上丝毫没有抽缩之想。许多人都说喜欢冬天,那是因为,冬日的树木不因叶落而颓败,而是蓄势待发,准备来年更加蓬勃。落叶,奉献了八九个月的绿色,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再以金黄谢幕,也算是一种圆满。你看它们,来时欣欣向荣,走时充满希望。所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意,正是它最乐于表达的真情。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⑧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当红叶黄叶铺洒满地,实在是美丽至极的风景,不少人希望此种赏心悦目的金黄,能够多存留一些日子。但在我,却要感谢环保工人,及时打扫落叶,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3年初中三年级第6期,有删改)
【他1】文中描写了不同树种的落叶,请概括每种树落叶的特点。(4分)
【他2】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语句。(3分)
【他3】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上下文,揣摩文末“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答案:
【他1】(4分)①银杏树:步调一致,说走就走。②柿树:从不大红大紫的奉献精神。③槐树:先后有序,次第而落。④泡桐树:叶阔荫大,风一吹就跌落满地。⑤垂柳:早来晚走,经得起雪打风吹。⑥法国梧桐:具有抗争精神,坚强勇敢。(只要答对任意4点,每点1分)。
【他2】(3分)答案: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叶从春到秋圆满的一生,为大地为人类而活的奉献精神。(拟人、排比各0.5分,内容2分)
【他3】(4分)我们应该学习落叶默默无闻,把金黄和希望给大地和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2分)。要像落叶那样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活的自豪而有价值。(2分)
解析:
【他1】试题分析:抓住题目中“每种树落叶”一词,阅读文章,找出作者所写的“几种树”的落叶,从外形、姿态和人格化的精神等方面来概括特点,注意文中作者描述性的关键词语。
【他2】赏析句子,一要指出句子主要说了什么,二要提出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好在哪里,有时还要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情感。本题两句都是景物描写,首先要点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再根据句中关键的字词说明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形态、人格化的精神),要使用评价语,比如“突出”“形象生动”等。
【他3】试题分析:可以联想“落红不是无情物”来理解本文表达的“落叶情怀”,从“无私奉献”这个角度来感想即可。
8、文言文阅读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
【他1】下列句中的“以”和“具以报项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扶苏以数谏故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祭以尉首
【他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计策,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增性情刚直。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人的计谋得逞。
【他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使平得宰天下 使: ②人或谗之 或:
③破楚必矣 破:
④汉王以为然 然:
【他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2分)
②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2分)
答案:
【他1】C
【他2】C
【他3】(4分)①假使、倘使
②有的人 ③打败、战胜 ④正确
【他4】(4分)①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句子通顺1分,诚 、 疑 各0.5分)②(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地,各自称王。(省略句0.5分,咸 0.5分,分王其地 1分)
解析:
【他1】试题分析:先准确判断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再根据各选句的意思结合对文言常用词的积累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例句和C项中“C ”意思相同,都是“把”的意思。
【他2】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了解内容,将各项表述的内容与文一一比照,找到理解不误的地方。C句“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根据“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此句可知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他3】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比如本题中“使”“然”是多义词,“或”“破”是古今异义字词,要注意辨析。
【他4】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诚”“间”“咸”“王”等,翻译后疏通语句。
9、诗歌鉴赏
春 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作者此时避乱岳州(今湖南岳阳)。 ②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他1】一、二句中的“风”“寒”有何含义?(2分)
【他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此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他1】(2分)①指自然的风寒——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1分)。②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朝廷风雨飘摇。这尤令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作者难以忍受(1分)(只要达到“自然的风寒”“社会的风寒”就给满分)!
【他2】(2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1分)。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1分)。
解析:
【他1】试题分析:注意注释中内容,从注释中了解诗作的背景,再理解“风寒”,从描写自然环境和暗示当时国难的社会环境两方面来分析。
【他2】试题分析:结合第一题的解答,抓住诗句中“独立”一词,理解其含义,将“海棠”与“风寒”“细雨”结合起来理解,体会诗人以海棠自比表达自己孤高绝俗精神的写法。
更多关于中学免费复习资料或者留学免费资料,可以在“上海新东方”微信小程序里领取。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题型练习。且一些免费课的课程质量非常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上海新东方官方电话:4007021021。扫码收藏上海新东方小程序,更多最新中高考、留学资讯尽在上海新东方。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