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报班:   
快捷登陆: QQ登录 微博登录 你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账号 密码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初中>正文

高一下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复习题资料

2021-02-04 17:06

来源:

作者:

生物是高中阶段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想要学好生物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想要学好高一生物最重要的一步还是要掌握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所以同学们要学会根据生物不同的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合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下列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作出的假设性解释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生物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故选D

 

 

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地培育出在全球首例、遗传性稳定、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性强,但研究人员并不是直接把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将它们的后代投入生产。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意义是

 

A.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B.保护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C.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D.避免出现新基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鱼杂交,其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高度不育,这样可避免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故选B

 

 

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子一代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用辐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植株一定会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

C.用基因型DdTt的植物进行单倍体育种,所培育的植株自交后代有1/4纯合子

D.用基因型DdTt的植物进行多倍体育种,所培育的植株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子一代自交后代(F2)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故A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所以诱变育种所得到的植株不一定具有优良性状,故B错误;单倍体育种所培育的植株均为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所以它们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故C错误;用基因型DdTt(二倍体)的植物进行多倍体育种,所培育的植株的基因型为DDddTTtt(四倍体),其和原品种杂交所得的个体是三倍体,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不可育,故D错误。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种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的基因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的基因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两物种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说明两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甲、乙两物种存在捕食关系,若捕食者仅有一种食物来源,则被捕食者灭绝,捕食者也会因缺少食物而灭绝;若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则其中一种被捕食者灭绝不会导致捕食者灭绝;若捕食者灭绝,则被捕食者在一段时间内数量会增加,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减少,最终在一定数量上维持平衡,故A错误。在长期进化中,二者相互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共同进化,故B正确。两种群的基因突变是由环境影响产生的,两种群之间互不影响,故C错误。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故D错误。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下图的哪个过程?

 

 

A①     B②     C③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①过程。故选A

 

 

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Bb)所控制,显性基因A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 加。若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就能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所涉及的牡丹的花色属于数量遗传。由题意可知,深红色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深红色牡丹(AABB)和白色牡丹(aabb)杂交,所得到的中等红色的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让这些中等红色的牡丹(AaBb)自交,子代花色的种类有5种,即深红色(1/16AABB):介于深红和中等红之间的颜色(2/16AABb2/16AaBB):中等红色(1/16AAbb1/16aaBB4/16AaBb):介于中等红色与白色之间的颜色(2/16Aabb2/16aaBb):白色(1/16aabb=1∶4∶6∶4∶1。故选C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基因频率为9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地理隔离不一定能导致生殖隔离,故A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B错误;母虎和雄狮虽能交配产下了狮虎兽,但狮虎兽不能产生后代,说明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故C错误;种群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基因频率=BB的基因型频率+1/2Bb的基因型频率=81+1/2×18=90%,故D正确。

 

 

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不包括

 

A.某些目的基因编码的产物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B.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有可能与某些细菌或病毒的基因重组

C.转基因动物与正常动物杂交,一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某些目的基因编码的产物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如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可能会成为过敏源,故A正确;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有可能与某些细菌或病毒的基因重组,形成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故B正确;转基因动物与正常动物杂交,不一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如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能与正常鲤鱼杂交,即使能杂交后代也是不育的,不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故C错误;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造成基因污染,如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故D正确。

 

 

黑蒙性痴呆是在北美犹太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

 

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C.先确定其遗传方式,再计算发病率     D.先调查该基因的频率,再计算发病率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故选A

 

 

农业技术员在大田中发现一株矮状穗大的水稻,将这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再种植下去,发育而成的植株之间总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A.基 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环境条件改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后代所产生的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大田中发现的一株矮状穗大的水稻可能是基因突变形成的,将这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再种植下去,由于水稻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发育而成的植株之间总会有所差异,即导致后代具有多样性。故选C

 

 

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A.显隐性个体比例为1: B.显隐性个体比例为3:1

C.都是显性个体 D.都是隐性个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即在自然情况下,豌豆只能进行自交,后代一般为纯合子。所以隐性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全为隐性个体。故选D

 

 

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即发生性状分离,则亲代有耳垂的个体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无耳垂为隐性性状,故A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aa,故B错误;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亲代和子代都是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无法判断显隐性,故C错误;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中也可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纯合子),故D错误。

 

已知AaBbCc 3对等位遗传因子自由组合,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aAa杂交,子代有2种表现型,Aa的概率为1/2aa的概率为1/4Bbbb杂交,子代有2种表现型,Bb的概率为1/2bb的概率为1/2CcCc杂交,子代有2种表现型,Cc的概率为1/2cc的概率为1/4。利用乘法法则,AaBbCcAabbCc杂交,子代表现型有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4=1/32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4=1/16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故选D

 

 

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某基因不同。其原因是

 

A.发生了自由组合     B.发生过交叉互换

C.联会发生了紊乱     D.复制出现了差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所以它们所含的基因应该完全相同,若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某基因不同,原因可能是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基因突变。故选D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向两极如何移动?

 

A.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

B.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方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C.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

D.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来自父方和母方非同源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故A正确;母方染色体和父方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故BCD错误。

 

 

现有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极体,染色体数为M个,核DNA分子数为N个,又已知M≠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一个卵原细胞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分别是

 

AMN     B2MN   C2M4N D4M2N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极体包括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其中第一极体是由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的,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之比为1:2,而第二极体是是由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的,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之比为1:1,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题中的极体是第一极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第一极体中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即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M个;卵原细胞经过间期的复制,核DNA数目加倍,但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数目又减半,所以第一极体的核DNA数目与卵原细胞核DNA数目相同,即卵原细胞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为N个。故选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

D.八倍体小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个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故A错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为二倍体;若该个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则为单倍体;故B错误。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单倍体,故C错误;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八倍体小麦的配子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所以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单倍体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故D正确。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基因型为Aa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A∶a=1∶1,雄配子:雌配子=1∶1

D.男性色盲患者一定会将色盲基因通过女儿传给外孙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易位),故A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两个缺一不可,故B错误;基因型为Aa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A∶a=1∶1,但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故C错误;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色盲患者一定会将色盲基因传给女儿,但不一定会传给外孙,故D错误。

 

 

现有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比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来自高温环境)的是

 

A.含有胸腺嘧啶32% 的样品    B.含有腺嘌呤17% 的样品

C.含有腺嘌呤30% 的样品 D.含有胞嘧啶15% 的样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其中含有3个氢键的G—C碱基对的结构较稳定。由此可见,DNA分子中G—C碱基对的比例越高,其分子结构较稳定,越耐高温。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选项中的G—C碱基对比例最高,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故选B

 

 

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数量都相等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某DNA片段中,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有40个胸腺嘧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所以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故A正确;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每个DNA分子中,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数量都相等,故BC正确;双链DNA分子之间的碱基配对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但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D错误。

 

 

下列有关基因或染色体的叙述,哪一项不支持“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

 

A.在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都分别来自父母双方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一致

D.果蝇眼色有白色和红色等性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和染色体:(1)在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2)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成单存在,都分别来自父母双方;(3)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一致。根据类比推理法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果蝇眼色有白色和红色等性状不能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故选D

 

 

更多关于中学免费复习资料或者留学免费资料,可以在“上海新东方”微信小程序里领取。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题型练习。且一些免费课的课程质量非常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上海新东方官方电话:4007021021。扫码收藏上海新东方小程序,更多最新中高考、留学资讯尽在上海新东方。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