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报班:   
快捷登陆: QQ登录 微博登录 你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账号 密码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初中>正文

上海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题资料精选

2021-02-02 17:46

来源:

作者:

要学好语文,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的。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词汇的积累,对于初中生来说,做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同学们在平时还要注意观察和感悟生活,有感而发地记随笔,这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1、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逾()越仄()歪寒噤(jìn)锐不可当(dǎng

B.箱箧(qiè)暂(zàn)时诘(jié)问戛(jiá)然而止

C.惶(huáng)急愧怍(zuò)拂()晓风雪载(zài)

D.取缔()奔丧(sāng)吊唁(yàn)连声诺诺(nu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dāng抵挡的意思,C项中D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到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栩栩如生是形容艺术形象如活的一样,不能形容野生动物;B项中事倍功半是指努力很大收效很小,用反了,应该是事半功倍C锐不可当指的是气势不可阻挡,不能形容水资源。

 

 

3、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阻遏肃穆地窑眼花瞭乱

B.狼籍尴尬塌败张惶失措

C.交卸锁屑烦燥大庭广众

D.荒僻瓦砾荒谬长途跋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应是缭绕而乱的意思;应为B项中应是散乱的意思;应为慌张的意思;C项中应为繁杂的意思,就是急躁的意思。

 

4、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4分)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   a   (曲折  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   b      (从容不迫    从容自如)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 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选自《 读者》,有删改)

1】文中ab 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分)    

a       b              

2】划线句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3】划线句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1分)

 

答案:

1a挫折  b 从容自如

2汲汲之气后的改为

3】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的人。

 

解析:

1】试题分析:曲折是指不直,形容做事不一帆风顺,挫折指失败,根据后句人生的低谷之间判断,就用挫折从容不迫,心理上不急迫,从容自如,不着急,表现出很平静安稳的样子,修饰纯正的脸,应是从容自如

 

2】试题分析: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三个词是并列关系,一一列举,所以逗号就为顿号。

 

3】试题分析:此句宾语部分缺少中心语的人,使得主谓搭配不当,应该是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的人

 

5、阅读《丁香赋》,完成。(12分)

①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

③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像的驰骋。

④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⑤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⑥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⑦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⑧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⑨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干,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⑩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11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哈尔滨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12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

1】请给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一簇簇的(       驰骋(  

2】认真阅读全文,然后从三个大的方面归纳:哈尔滨人为什么喜欢丁香花。(3分)

1)(从段中归纳):                                      

2)(从段中归纳):                                      

3)(从12段中归纳):                                      

3】丁香花在文中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标题丁香赋改为哈尔滨人的颂歌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仿照下面的句子,选择你熟悉的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句话。(2分)

示例:蜡烛——站得最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苦。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簇簇的(     驰骋( chěng 

2】(1)因为丁香花鲜艳美丽,香气浓郁。(2)因为丁香花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3)因为丁香花凝聚了哈尔滨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3】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4】不好,原文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来赞颂哈尔滨人的精神,这样显得更生动更含蓄也更深刻。而改后太直白,达不到这一效果。

5】开放性试题,想像合理,表达精当,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字要注意声母,不要拼成字要注意声调,不要标成第二声。

 

2】试题分析:抓住关键段,第四段写因花香而爱,第五段写因花有文化而爱,最后写花与人精神风貌的关系,表现了人的精神风貌而爱。

 

3】试题分析:既然要求用原话,那原文中肯定有此类句子。揭示象征意义基本上都在文尾,无须全文阅读。

 

4】试题分析:根据主旨的理解,从象征的写作方法和标题的文学性上理解此问题。

 

5】试题分析:可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材料,所选事物必须在外形上可生态上有独特之处,易于人格化,比如松竹梅莲等。

 

6、阅读下面的文字。(13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晋 陶渊明)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和桃源诗序》 宋 苏轼)

1】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4分)

1)咸来问讯(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4)水甘而芳(    

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古今变化的是(     )(2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似是其子孙

C.其两膝相比者 D.无论魏晋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4】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1分)

5】请结合文章谈谈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答案:

1(1)都 全部      (2)与世隔绝的地方

(3)只是    (4)甘甜 甜美

2   B     

3(1)问当今是什么朝代,(村中人)竟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了。

(2)居住在此有三十多户人家,饮用这水都很长寿,有的人活到一百二三十岁。

4】多过其实。

5】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都友好和睦。

 

解析:

1】试题分析:注意古文字语的变化,绝境是古今异义字词,古文中指与世隔绝的地方,通假字要写出相通字,再解释。

 

2】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说明意义没有发生古今变化,即指字词在古文中的含义,同在仍然使用这个含义。此题是对古今异义的反选,答题要把要求看清。

 

3】试题分析:第一句,一要注意无论的古今词义的差异,古文中意为不用说,二要注意后半句的主语他们的省略。第二句,居民一字为一义,意为住在这里的人有的人

 

4】试题分析:第二文的首句就是苏东坡对桃花源传闻的评价,认为传说大多言过其实。摘引此句作答即可

 

5】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提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不仅限于对本选段中文字信息的理解,要结合《桃花源记》全文来理解。

 

 

7、阅读下面的诗歌

淮上渔者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分)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答案:

1】逐 

2】老人家刚刚钓获一条尺长的鲈鱼,鱼在滩边草中活蹦乱跳,儿孙们兴高采烈地连忙摘钩宰鱼,欢快地在芦荻丛中拾来干枯荻柴。一家人欢快的忙碌,生活自然和谐。

 

解析:

1】试题分析:根据诗的标题淮上渔者可知与的是渔家生活,在此提示下阅读第一句诗,即可知道写出了渔家生活的特点,即安身水上,四处漂荡。

 

2】试题分析:描述是运用想像扩写,面不是生硬翻译,第三句是写刚刚钓到大鱼,第四句写一家人围坐一起煮鱼吃其乐融融的情景。

 

 

更多关于中学免费复习资料或者留学免费资料,可以在“上海新东方”微信小程序里领取。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题型练习。且一些免费课的课程质量非常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上海新东方官方电话:4007021021。扫码收藏上海新东方小程序,更多最新中高考、留学资讯尽在上海新东方。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