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题资料与答案
2021-02-02 17:44
来源:
作者:
初中语文学科和小学的语文相比,课本的内容更广更深,篇幅也有所加长,知识点的数量和难度也相应增加。讲授的内容从最基础的汉语知识,逐步转变为理解、分析、欣赏与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阶段要注重自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2分)【 】
A.在这场意外事故中,我们大家都受益匪浅。
B.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各类选秀节目正在各电视台如火如荼地进行。
C.“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D.李娜沉着应战、顽强拼搏,终于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A句中“受益匪浅”用错,此成语是说在获得很多教益,不符合句意。
2、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2分)
【 】
(1)尽管“朋”“友”两字各有所指,后来人们往往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指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人。
(2)“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友”在甲骨文中就是把两只右手合在一起,表示两个人握手的意思。
(3)这里的“朋”“友”已不分彼此,互为一体了。
(4)“朋友”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在我国古代,“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A.(2)(1)(3)(4) B.(4)(2)(3)(1)
C.(2)(1)(4)(3) D.(4)(2)(1)(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可用反选排除法,本题从几句整体来分析,(4)句提出“朋友”的话题,是总写,应为第一句,排除AC两项,(2)句是分别解释“朋”“友”两个字义的不同,可判断(1)句“尽管‘朋’‘友’两字各有所指”应紧随其后,答案为D。
3、阅读下面文章。(20分)
书香作伴
丁立梅
(1)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2)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3)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 (腾跳出、闪现出、挪动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 (走、扑、溜)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4)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5)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一个村庄,在安睡。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6)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7)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8)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9)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10)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11)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12)人、书、风,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
【1】文中多次提到“我”喜欢租书或借书,请仔细阅读,说说其中的原因。(4分)
【2】仔细阅读第(3)段,请从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要回答所填词语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4分)
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 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 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上面语句表现了“我” 的心情。
【3】文中第(4)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文章题目为“书香作伴”,请仔细研读全文后,简要归纳在“我”的梦想实现之前“书香”和“我”“作伴”的主要经历。(4分)
【5】作者在第(11)段中说“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请结合上下文,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读了这句话的感悟。(4分)
答案:
【1】(4分)年少家贫,无钱买书。(2分)而自己对书又很渴望(2分)。(意近即可)
【2】(4分)腾跳出、扑。(选对一个词语1分,共2分)表现了我看见小人书书摊的欢喜(1分)与渴望看小人书的急切(1分)。(意近即可)
【3】(4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2分)。写出了夜的空旷、宁静,以及带给“我”的少许恐惧感和孤独感,衬托出“我”对书的渴望和借到书的幸福感。(意近即可)(2分)
【4】(4分)(1)小时候,无钱买书,只能到老街上小人书摊租书看;(2)小学时常常走夜路到班主任家借书看;(3)高中时,为借书看拼命学好语文讨老师喜欢(或答为:在高中语文教师家惜书看感悟书香人生)。(答对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3点得4分。答“梦想实现之后”的内容不给分)
【5】(4分)示例:(1)自己对书的渴望就像期盼花开一样;(2)好书对自己的熏陶就像被花香浸润一样;(3)读书带给自己的快乐和享受就像赏花一样;(4)书香与我作伴的经历像花儿绽放;(5)书中内容及情感散发出花一样的芬芳。(意近即可。答对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3点得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抓住第二段第一句“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作答即可。
【2】试题分析:根据前文中“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此句描写理解“我”的激动的心情即可选词填空,根据全文所写的“我”对书的情感来理解“我”此时的心情。
【3】试题分析:本句即写了景物,又写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所以要点明此两种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有突出景物的特点,铺垫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要根据具体文章来分析。解说时要说清楚为下文什么情节铺垫,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烘托了人物什么心情。本句景物描写要从“我”与“书”的情感这个角度来理解其衬托的作用。
【4】试题分析:“经历”是个过程,抓住文中表示“我”生活阶段的词语如“小时候”“高中时”等依次概括每个阶段关于“我”与“书”的事情。
【5】试题分析:“花”是美丽的,给人美好的感受,作者把书比作花,自然是指书给人美好的享受,结合自己读书的体验谈谈读书给自己什么美好的享受。
4、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共13分)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是 ,其中“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从 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3分)
【2】文中说“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是怎样配合布置的。(3分)
【3】选文第②段语言生动优美,请举一例具体分析。(3分)
【4】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4分)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答案:
【1】(3分)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2分)游览者的感受。(1分)
【2】(3分)示例: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3分)
【3】(3分)示例:“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一句写出了苏州园林的树木高低错落,姿态各异,充满诗情画意。(3分,找准1分,分析2分)
【4】(4分)(1)我们要大力保护申遗后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宝贵的遗产;(2)别把申遗当生意,不能用申遗后的文化遗产来牟取暴利;(3)对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的行为要予以谴责。(共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第一空根据本文段落结构总写的特点直接摘引段首中心句即可,第二空抓住文段中“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这句话即可作答。
【2】试题分析:阅读文段,根据题意在文中找到写两种景物相互配合的语句摘引即可,如“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鱼戏莲叶间”。
【3】试题分析:选出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如“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点明使用的说明方法,说明其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
【4】试题分析:根据文段从保护文化遗产与商业经营的关系这个角度思考此问题,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不应该将之变成商业化这一观点。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 (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1] (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1]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2分)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修辞手法:拟人、 (1分)
表达效果: (3分)
答案:
【1】(2分)早春(或“初春”) 暮春(或“晚春”、“季春”)
【2】(4分)修辞手法:夸张(1分)。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1分);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1分),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诗人对春光的留恋”)(1分)。
(评分要点: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1分,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2分。如果学生只答“珍惜时间”、“感慨人生苦短”、“韶华易逝的伤感”等不得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根据诗句作者所写景物的特点即可判断,甲诗中“早莺”“燕啄”“乱花”“浅草”是早春景物,而乙诗中“落花飞”是晚春景象。
【2】试题分析:诗句中写一日之间春天已逝(归),这是夸张的描写时光之快。“鸟歌花舞”的拟人写法从表现春天景象的特点来理解其作用,而“春已归”夸张的写法可从表达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来理解其作用。
更多关于中学免费复习资料或者留学免费资料,可以在“上海新东方”微信小程序里领取。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题型练习。且一些免费课的课程质量非常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上海新东方官方电话:4007021021。扫码收藏上海新东方小程序,更多最新中高考、留学资讯尽在上海新东方。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