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八年级政治期中考试复习题资料
2021-01-12 09:50
来源:
作者:
初中政治复习要把庞杂的内容梳理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上,在此基础上,再将重点和要点扩展开来,做到系统性的复习,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够对知识的记忆和试题作答有帮助。
1、在思想品德活动课上,八(5)班的同学对“公民身份的确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B.在我国,犯罪并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仍是中国公民,因为他并没有被剥夺公民的身份
C.作为中国未成年人,要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真正成为中国公民
D.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已加入美籍的华人不再是中国公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因而A正确。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因而BD正确。C说法错误,是否是公民与年龄没有关系。
2、针对冒用他人姓名上学、侵害他人受教育权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曾作出批复:以侵害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公民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受教育基本权利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据这个司法解释,考上中专后被人冒名顶替的山东姑娘齐玉苓赢了官司。这表明
①公民的姓名权受法律保护
②公民享有的姓名权,不容他人侵犯
③当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④违反宪法的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题干中考上中专后被人冒名顶替的山东姑娘齐玉苓赢了官司,可见其姓名权得到了维护。因而①②③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④说法与题意不符,题干中并未提及违反宪法这一内容。
3、《长沙晚报》曾发表过题为《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也需“防火墙”》的文章。下列属于个人隐私“防火墙”的有
①增强法律观念,依法律己 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③认真选择倾诉对象④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知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所谓个人隐私“防火墙”是指保护个人隐私的具体措施。保护个人隐私可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两个角度。①②强调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是从思想上阐述的。③④是从行动上教会我们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所以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4、据调查,我国1984年以来的奥运会冠军中,本、专科以上学历者约占81.95%,硕士以上学历者约占28%。专家认为,文化教育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心理素质,锻炼思维能力,并在无形中影响其竞技水平。这表明
A.受教育越多,身体运动机能就能发挥得越好
B.竞技体育的实质是教育和科技水平的较量
C.教育是体育的一部分
D.教育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强调文化教育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心理素质,锻炼思维能力,并在无形中影响其竞技水平。可见教育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因而D是正确的答案。ABC三个选项本身都是错误的,故需要排除。
5、小梅的父亲让小梅辍学,小梅向老师求助。在老师的劝说下,小梅的父亲终于同意让她继续学习。小梅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方式是
A.非诉讼方式 B.诉讼方式 C.非诉讼方式和诉讼方式 D.报复方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小梅最终能够重新上学是在老师与其父亲的协商之下,它没有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方式解决,故不属于诉讼方式。BC都要排除。D也与题干不相符,老师所采取的是合法的方式。只有A符合题意。
6、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921.24亿元,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生均基准定额等。这启示我们
①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
②我国只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
③政府采取措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④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中央财政为义务教育提供的金额来看是非常巨大的,可见我国重视教育的发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作为青少年也应当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所以①③④是正确的,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因而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义务教务。
7、八年级学生小杨不认真学习,经常旷课、逃学。老师批评他,他却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别人管不着。”小杨的言行
①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②没有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③认为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④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小杨的言行是错误的,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而小杨只片面地认为受教育是他的权利而忽视了也是他的义务。他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而①②④是对题意的正确理解,A是正确答案。③是与题意相违背的,故排除。
8、44岁的成都人梁实因为先后15次参加高考而闻名全国,人称“高考最牛钉子户”。屡败屡战的梁实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世界很多国家,虽然未必有高考,但却也有着一些和梁实一样在学海中躬耕不辍、孜孜以求的“校园钉子户”。他们在耄耋之年入学深造或从大学毕业,不仅创造出世界纪录,还身体力行地成为世人“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①年轻时学习不好没关系,等到老了再补上
②人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③老年人学习对社会作不了多大贡献,没什么实际意义
④只有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应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题干中的梁实的事例就体现了这一点。因此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说②④选项是符合题意的。①说法是错误的,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最关键时期,因此要抓住现在。③说法也是错误的,学习对个人对社会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它不受年龄的限制。
9、关于肖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
②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相或录像
③公民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者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
④公民有权处理在自己手中的任何人的肖像
⑤公民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得报酬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拥有对肖像的制作专有权和使用专有权。公民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权或对肖像权进行损害、玷污。因而①②③⑤都是对肖像权的正确认识。④说法错误,公民无权对他人的肖像进行损害、玷污等。
10、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可辱。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人格尊严的是
A.小华眼睛高度近视,戴着眼镜,同学们便喊他“四眼”加以取笑
B.小陈上网聊天,假冒他人姓名,在网上辱骂同班同学
C.小超攀爬围栏的照片被公布在网上
D.小红母亲了解小红思想动向的方法是经常跟小红沟通,有时也会瞒着小红查看她与同学之间的书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等。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A侵犯了小华的名誉权,B小陈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D侵犯了小红的隐私权。C是合法的行为,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因而没有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11、2013年3月30日中午,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志愿者进入银杏小区进行饮食安全宣传及健康教育的志愿活动。志愿者们积极行动,将印制的“塑料袋有毒”“正确使用燃气”及“对身体有害的饮食”等方面知识的材料给居民看,并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进行饮食安全宣传及健康教育的志愿活动有利于
①让居民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 ②让居民杜绝一切疾病
③让居民掌握更多有关预防疾病的知识 ④能让居民更好地行使自由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志愿者,进行饮食安全宣传及健康教育的志愿活动,旨在让居民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让居民掌握更多有关预防疾病的知识。因而①③是正确的,符合题意。②说法过于绝对化,根据关键词“一切”可以判断。④选项与题意不相符。都要排除。
12、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肩负各族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的意愿,参政议政,共商国是,共议大计,共谋发展,行使国家权力。这表明
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③人大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管理国家
④只有人大代表才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群众依据法定程序选出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分别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因而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因而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13、一名高二女生多篇文章多处抄袭名作名篇并四处投稿被揭露。该女生姚某某,曾多次获得各种作文比赛奖项,被称为“才女作家”。被网友踢爆抄袭后,人送外号“姚抄抄”,她曾发表作品的各个知名杂志及文学论坛纷纷发表声明,取消其资格并永久禁止其发言,“姚抄抄”也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下列对“姚抄抄”的行为评价错误的是
①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没有触犯法律
②案例中的“姚抄抄”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③“姚抄抄”没有著作权
④行使权利时,没有尊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姚某某抄袭他人作品,并四处投稿,这一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没有尊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因而②④是正确的,需要排除。①说法错误,抄袭他人作品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违背了诚信。也违反了法律,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③说法也是错误的,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依法由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公民的著作权不受性别、民族、年龄的限制。
14、下列中学生的行为符合我国法律关于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规定的是
A.赵某对随意在班级卫生区扔垃圾的同学进行罚款
B.王某看到学校附近小商店里卖三无食品立即向工商部门举报
C.张某放学后叫上几个好朋友将抢他钱物的小强打了一顿
D.李某听到日本地震的消息后在网上发布幸灾乐祸的言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中需逐一看选项。A 作为个人是没有权利对他人进行罚款的。C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采取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张某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D没有正确行使言论自由。B中行为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表现,因而是正确的行为。
15、2013年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在这一天,各地都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这种道德义务,有利于
①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②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③促进社会成员共同致富 ④获得荣誉和丰厚的物质回报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志愿者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行为,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因而对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有积极影响。所以①②是正确的。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公益性事业,属于无偿劳动。因而③④是错误的,它们都与物质经济有关。
16、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婚姻法规定,成年女子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老年人精神慰藉”一章中强调要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这表明
①孝敬父母既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也是公民的道德义务
②在我国,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是一样的
③我国公民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也包括道德义务
④孝敬父母只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不是公民的道德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孝敬父母是道德义务。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老年人精神慰藉”一章中强调要经常回家看望老人。即将孝敬父母作为法律义务。因而①③是正确的。②说法错误,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是两回事。道德义务靠社会舆论限制。法律义务靠国家强制力执行。④说法也是错误的,孝敬父母不仅是法定义务,也是道德义务。
17、在思想品德课模拟小品表演中,“德先生”对“法博士”说:“没有你的帮助,治理国家有时我有心无力。”“法博士”回答道:“没有你的支持,有时我也鞭长莫及。”这段对话表明
①法律即道德,道德即法律
②道德与法律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③法律体现并维护道德
④道德补充法律的不足,并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小品强调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只将道德不讲法律,道德就没有约束力。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讲法律不讲道德,法律就失去民众的诚服,导致野蛮除暴的管理。因而②③④都是正确的,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但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不同、调整的范围不同。
18、一名黑龙江青年被同乡骗到天津市静海县传销窝点,他趁中午吃饭的空儿逃出,在被4名传销人员追赶时,天津市公交驾驶员李师傅及时将他救下。目前,涉案人员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依法批准逮捕。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所有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他人不得干涉
C.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得拘禁他人
D.人身自由是公民享有的最根本权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役、搜查和侵犯。公民只有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愉快地享有其他各项自由和权利。题干中强调“涉案人员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依法批准逮捕”,因而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A符合题意。
19、2012年12月14日,河南省光山县一小学23名小学生被闵拥军用菜刀砍伤。这一恶性事件再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
A.生命和健康只有对未成年人来讲才是重要的
B.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C.未成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也是脆弱的
D.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是党和政府的首要工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闵拥军砍伤了23名小学生,侵犯了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是不容他人侵犯。因而B符合题意的。其他三个选项本身都是错误的,需排除。
20、2013年4月9日,合肥一职业学校的学生王某在网上编造、散布“合肥已发现H7N9感染人员,且有5人已死亡”的虚假消息。当天上午,合肥警方在网上发现虚假信息后,当日下午锁定发帖网民的真实身份,将其依法传唤至公安机关。据其交代,4月5日他在电视上得知上海有人感染H7N9,并已有感染人员死亡后,随即编造了“H7N9流感出来了,合肥已经有了,合肥已经死了5个人了”的不实信息。4月10日,王某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阅读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读了这则案例,你有什么感想?(2分)
(2)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4分)
(3)该案例对青少年学生有何启示?(至少两个方面) (4分)
答案:
(1)虽然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1分)但是违法行使权利的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1分)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①要尊重他人权利。(1分)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1分)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1分)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1分)
(3)①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公民权利,正确行使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公民。(2分)②要努力学习和宣传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权利的有关规定,自己不仅要带头严格地去遵守,还要敢于和善于同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2分)(可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1)认真分析材料,学生王某在网上编造、散布虚假消息的行为是错误的,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必须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2)在日常生活中公民维护和行使权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公民行
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必须采用合法方式,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3)属于开放性的实践题,学生在掌握教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作答,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更多关于中学免费复习资料或者留学免费资料,可以在“上海新东方”微信小程序里领取。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题型练习。且一些免费课的课程质量非常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上海新东方官方电话:4007021021。扫码收藏上海新东方小程序,更多最新中高考、留学资讯尽在上海新东方。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