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上海八年级期末考试政治复习题
2020-10-21 14:32
来源:
作者:
1、正义的基本要求是
①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②面对不良社会现象明哲保身
③面对不良社会现象勇敢地加以制止④在“随大流”时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义的基本要求,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点,我们知道②面对不良社会现象明哲保身——不是正义的做法。 ④在“随大流”时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与正义无关。所以选择D。
2、2000年,党和国家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对这一措施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有
①可以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②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③能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④西部的发展需要大批人才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可以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能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④西部的发展需要大批人才,这种说法一题意不符,所以选择D。
3、2014年3月,“两会”期间,各民族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事,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这充分体现了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B.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公民有同破坏民族团结作斗争的义务
D.我国已实现了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各民族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事,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这反映了我国个民族间是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B。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自强不息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改革创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结合教材知识点,我们可以知道本题是属于识记类问题,记住教材上关于民族精神的含义即可,教材明确规定,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所以选择B。
5、“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因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③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④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⑧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之所以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因为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至关重要,所以题干讲的是科技的重要性,所以选择C .
6、“活到老,学到老”现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下列说法中符合这一意思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要成功就要实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要善于思考。所以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7、向_______提起诉讼,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A.消费者协会 B.公安局 C.行政部门 D.人民法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教材知识点,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消费者,我们的维权途径一般有:与经营者协商;找消费者协会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选择D。
8、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国家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积极落实各项职能,也要求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有些饭店设置“最低消费”,这样做不但侵害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造成铺张浪费。设置“最低消费”侵害了消费者的_______和_______。
A.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B.安全权、知情权
C.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 D.公平交易权、知情权
【2】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近20年来,当消费者遇到不法侵害时,选择投诉或者与商家交涉的越来越多,选择忍气吞声的越来越少,这说明
A.消费者都具备了维权意识
B.侵害消费者权利的行为越来越少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不法经营者无处藏身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答案
【1】A
【2】D
解析:
【1】试题分析:“最低消费”——即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消费这些量,没有选则的权利,所以,这种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没有侵犯其依法求偿权和知情权。所以选择A。
【2】试题分析:近20年来,当消费者遇到不法侵害时,选择投诉或者与商家交涉的越来越多,选择忍气吞声的越来越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所以这充分说明了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所以选择D。
9、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存在着是是非非。美与丑、善与恶、曲与直、良与莠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是非,为人正直。据此回答,判断是非的依据是
A.自己情感的好恶 B.是否损害自身的利益
C.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D.个人的主观兴趣、愿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点,我们知道判断是非的依据不是自己情感的好恶,是否损害自身的利益,个人的主观兴趣、愿望,而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所以选择C。
10、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功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我们对所有的事物都要抱着好奇心去尝试一下
B.只要有了好奇心就能成为发明家
C.好奇心会使人更有个性特点
D.好奇心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功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说明材料讲的是好奇心的作用,AB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C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11、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种种美的奇迹,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培养美的情趣,又有赖于自然美的恰悦、滋补。鲜艳芬芳的花朵,繁茂挺拔的树木,会使人感到生活充满情趣,不禁心旷神怡。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A.走进自然是人们培养高雅情趣的唯一途径
B.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
C.高雅的生活情趣是与生俱来的
D.生活中充满了情趣,情趣没有好坏之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培养美的情趣——说明是高压电情趣;鲜艳芬芳的花朵,繁茂挺拔的树木,会使人感到生活充满情趣,不禁心旷神怡——说明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源于对生活的热爱。ACD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只有B选项既正确,又符合题意。
12、有人说,法律使人不敢违法,道德使人不愿违法。“道德使人不愿违法”充分说明
A.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B.道德约束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C.法律和道德都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道德对法律有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材料问的是“道德使人不愿违法”充分说明了什么,所以是讲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尤其是道德对法律的积极作用。C选项本身错误,AB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只能选择D。
13、我们常常把法律称之为“国法”,这是因为
A.法律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B.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们常常把法律称之为“国法”,是站在法律的产生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所以讲的是法律的产生,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1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决定》还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着法制建设,收集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都是由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刑法、婚姻法、环境保护法等普通法律的序言中都有这样的意思表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材料一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3分)
材料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更好地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新的平台。然而,这些新平台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们通过编造、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例如,网络推手秦志晖(网名:秦火火)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间,使用“淮上秦火火”、“炎黄秦火火”、“东土秦火火”等新浪微博账户捏造损害杨澜、张海迪、罗援等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引发大量网民转发和负面评论。2014年4月17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秦志晖合并执行有期徒刑3年。
(2)综合所学知识说明公民随意传播网络谣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请结合《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相关知识分析,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被严惩表明了什么?(4分)
答案:
(1)体现的观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分)
“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都是有宪法规定的”,体现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1分)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体现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分)
(2)原因:好奇心或盲目从众。(1分)法制观念淡薄或辨别是非能力不强。(1分)
说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维护公共秩序;违法犯罪受到法律的制裁。(4分)
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点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材料一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观点。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要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都是有宪法规定的”——体现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体现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综合所学知识说明公民随意传播网络谣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组织答案:一是好奇心或盲目从众。二是法制观念淡薄或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被严惩表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点,我们可以知道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被严惩说明了法律的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作用——法律维护公共秩序;违法犯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