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20-08-05 22:07
来源:
作者:
1、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睿智(ruì) 狡黠(xiá) 即使(jí) 刚正不阿(ā)
B.发窘(jiǒng) 拮据(jū) 怪癖(pǐ) 恪尽职守(gè)
C.刹那(chà) 符合(fǔ) 庇护(pì) 媚上欺下(mèi)
D.栈桥(zhàn) 订正(dìng)
哽咽(yè) 断壁残垣(yuá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潮汛 惯例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
B.妖饶 涣散 断章取义 弥留之际
C.繁衍 干燥 无与伦比 各行其是
D.亵渎 端详 怒不可遏 脍炙人口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作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B.门生想替老禅师服务,把他当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但这位不二法门的老禅师,那一天便因自己没做工而不肯吃饭。
C.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D.田圃的泥土润如油膏,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答案(1)D (2)B (3)B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的综合题型,日常需要加强记忆、书写和查字典。小题(1)刚正不阿(ā)恪尽职守(gè)
符合(fǔ) 庇护(pì)读音错误;小题(2)妖饶书写错误;小题(3)不二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用在此处语境不合。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2)题。(4分)
2013年12月14 日晚间,“嫦娥”携带着“玉兔”,安全平稳着陆月面。古往今来,给无数中国人带来美好情思遐想的广寒宫今夜不再清虚 (娴静 孤僻 寂寥)。中国人千百年来期盼登月的梦想,终于由“嫦娥”变成现实。此刻,中国航天人不会忘记,他们迈出的每一步,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自身科研能力的修炼,也是在突破层层阻力的背景下换来的。
(1)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答案:(1)寂寥 (2) “无论……,也……”。改为“无论……,都……。”
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从词义和适用对象比较三个词语,“娴静”“孤僻”都是形容人性格的,不符合语意,故选形容环境的“寂寥”。小题(2)先根据病句知识判断两个单句本身有无问题,再判断两句的关系,看看关联词有无问题。此句关联词搭配不当。
3、默写填空。(12分)
(1)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2)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4)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破阵子》)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6)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8)《观刈麦》中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样,写出了农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 “ , ”。
(9)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场面,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答案:
(1)肠断白蘋洲。 (2)人迹板桥霜。 (3)为报倾城随太守。
(4)叶底黄鹂一两声。 (5)燕然未勒归无计。 (6)虫声新透绿窗纱。
(7)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试题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蘋洲、勒、陟、臧否、灼、霹、雳,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8)(9)句属于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一切皆有可能
顾成娟
①水能流向天空吗?答曰:绝对不可能!可是,天上的彩云却正是地面流向天空的水,当水变成气体,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人生不也这样吗?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升腾之日,一切皆有可能。
②一个小学即辍学、靠帮人推磨换书看的放牛娃,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在一般人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正是50年前的那个放牛娃。
③一个高考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复读都没有学校肯要的落榜生,他会成为著名的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吗?一般人看来也不大可能,但是,如今大红大紫的孟非正是当年的那个落榜生。
④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总是同诸多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因而其发展就具有多种可能性。丘吉尔说:“一个人活得愈长,他就愈能认识到一切取决于机会,任何人哪怕只回顾一下十年前的经历,他就会看到,某些看似毫不重要的细节实际上都左右了他的全部命运和前程。”世界充满偶然性,也充满奇迹,奇迹正是偶然性的表现。
⑤一粒沙子偶然进入蚌中,想不到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一粒种子偶然遗落在石缝间,想不到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一滴水偶然被阳光蒸发,想不到成为自由飘动的云。一切皆有可能,世间充满偶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是偶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偶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偶然。偶然充满魅力,偶然创造神奇!
⑥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我们就等天上掉馅饼吧!
⑦不!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偶然进入蚌中的沙,若拒绝磨砺,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然遗于石缝的种子,若无韧如磐石之志,不会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偶然被蒸发的水,若惧怕颠簸,也不会成为自由飘荡的云。没有“踏破铁鞋”的痛苦,哪能体验到“全不费工夫”的快乐?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⑧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株小草,但一切皆有可能的自信会助你长成参天大树;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朵无名的花儿,但一切皆有可能的付出会助你将来艳压群芳。朋友,一切皆有可能,我辈当努力。
【1】文章开头从水能流向天空的现象说起,有哪些作用?请写出两点。(4分)
【2】本文②③两段,列举了 和孟非从高考落榜生成为著名的记者、节目主持人两个事例,证明了 这一中心论点。(4分)
【3】本文⑥⑦两段,先否定了等待天上掉馅饼的错误思想,接着,进一步指出“
”,使议论有了层次上的深入。(2分)
答案:
【1】(写出两点即可)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充当论据
【2】莫言从放牛娃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切皆有可能
【3】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学生对论据与论点关系的理解能力。第一段写水能流向天空的现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照应题目,得出“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升腾之日,一切皆有可能”的论点,同时,还是证明论点的论据。读二、三段可知,第二段列举的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从放牛娃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事例。两个事例共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一切皆有可能”。读六七段,七段先用一个“不”字 “否定了等待天上掉馅饼的错误思想”,接着即指出了本段中的分论点,“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其中举例论证是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需要学记住常用的论证方法的作用。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道理论证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需要学记住常用的论证方法的作用。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5、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7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
【2】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3】甲文中诸葛亮回顾了与先帝之间的哪三件大事?回顾这些大事的目的是什么?(5分)
【4】乙文对诸葛亮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结合甲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案:
【1】⑴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⑵ 拜访 ⑶ 通“伸”伸张 ⑷ 奔走效劳
【2】⑴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⑵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3】 三件往事: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受命 ③临崩寄大事
目的是: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2分)
【4】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诸葛亮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有卓越才能,知恩图报的人。
解析:
【1】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卑鄙”“驱驰”是古今异义字词,“信”是通假字,要注意辨析。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2】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苟”“全”“求”“闻达”“志”“谓”“安”等,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3】试题分析:通读文段,了解内容,根据诸葛亮的自述经历,概括事件,体会诸葛亮自述经历表达什么心意,从诸葛亮的个人情感上的知恩图报和对后主的鼓励两个方面来概括。
【4】试题分析:阅读乙文,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的正面描写中可看出他有远大的志向,从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的侧面描写中,可知诸葛亮有卓越的才能,再联系《出师表》的内容,可知其知恩图报,忠心耿耿。由两文来概括其性格特点及思想品质。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