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浙江中考:精选七年级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2020-07-27 00:15
来源:
作者:
1、请选出下列读音与书写都正确的一项(2分) ( )
A.霎时(shà)伫蓄(zhǜ)滚瓜烂熟
B.感慨(kǎi)分歧(qí)随声附和
C.栖息(xī)寒战(zhàn)自做主张
D.诀别(jué)肥硕 (shuò)鸦鹊无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考查对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注意“挹”字要注意其形近字。词语的解释日常学习中要善于记忆,不理解的词语要善于查字典。
2、寂寞的老树(11分)
①春天里,鸟儿们开始舒展他们嘹亮的歌喉,唱起春天的赞歌。花儿们在争先恐后的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在冬天里,几乎绝迹的小虫子们也开始蠢蠢欲动,不愿错过分享春天美味的一份羹。
②这时,在空旷的原野上,却矗立着一棵寂寞的老树。他佝偻着身躯,好像一位老态钟龙的老人。
③春天里,其他树早已长满了树叶,只有他依然是光秃秃的,没有一丝生机。过路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但在一个晚春的夜里,他那枯老的树皮中,竟然钻出了一片嫩叶,接着是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不久他就长出了许多嫩叶儿,虽然与其他树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夜晚,皎洁、温柔的月光洒在他身上,仿佛为它披上一条洁白的纱巾。
④早晨,他的那些嫩叶儿在春风的怀抱中晃动着,好像一棵棵绿色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他的草朋友也苏醒了,还带着朴素的花儿,虽然只有几簇,但已足够了。当春雨纷纷扬扬的落下时,那雨点拍打在他的嫩叶上的滴答声汇成了一首旋律优美的雨中曲。
⑤他从来都不羡慕生长在森林的树,那些树们往往为了一缕阳光而你追我赶,毫不留情地淘汰弱者,残酷地扼杀同类,个个都显得那么自私自利。他也从不羡慕已被无数人赞美过的常青树,常青树冬天也不掉一片叶子,其实这只是自然所赋予的,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实在看不惯常青树那种傲慢的劲儿。
⑥老树其实也并不寂寞,至少还有他的草朋友和花朋友陪伴着他。他的身上寄居着一个蚂蚁王国,每天都有一位王国的劳动者从百忙中抽出时间骄傲地告诉他这勇敢、坚强的小王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如何赶走外来入侵者,如何战胜一场场恶战,老树这时总是静静地听着。有时会有从南国飞来的候鸟停在老树身上,叽叽喳喳地向他诉说这一路上的酸甜苦辣,向他诉说一些趣闻轶事。偶尔也有乌鸦停在他身上,告诉他这看似美好的世界黑暗的一面的,告诉他发生在黑暗角落里的不幸事情。诉说玩这些后,乌鸦只能无奈的拖着尾巴飞向夕阳。当听到这些不公的事情时,在春风抚慰下的小草就会愤怒地晃动着自己尖尖的脑袋,只有老树还是那样平静。
⑦有一天,老树发现上次告诉自己趣闻轶事的候鸟用绝望而又依依不舍的眼神望着自己,也望了望花和草,突然那鸟紧闭双眼重重地倒下压在草上,一个小小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消逝了。小草心甘情愿地被压着,好让鸟儿死的更舒服些。而老树依然那样平静。他知道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这样。但他并不会死的那样舒服,因为他知道他死也得站着死。他想到他的叶子到秋天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勇敢地、无怨无悔地离开他跳向大地,与大地融为一体,滋润着他的朋友们。可他死后,那枯老的躯壳又有什么用呢?他没有再往下想,他觉得自己只是一棵普通的树,只能活着。忽然间,他又觉得整个世界都展现在他面前,但不管怎样,他还是过着那平淡的生活。
⑧春天里,有鸟语、有花香,还有那棵寂寞的老树。
(选文有删改)
【1】本文题目是“寂寞的老树”第⑥段又说“老树其实也并不寂寞”,这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2】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夜晚,皎洁、温柔的月光洒在他身上,仿佛为它披上一条洁白的纱巾。
【3】本文主要写老树,第⑤段为什么还写了其它的树?(2分)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
【1】示例:不矛盾。“寂寞”是因为在空旷的原野上只有这一棵老树,而且无人理解老树坚守自己信念的孤独(答出一点即可得分);“不寂寞”是因为有花、草、鸟等朋友的陪伴。
【2】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老树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老树的赞美之情。
【3】示例:用其它树的自私自利和老树进行对比 ,侧面衬托出老树淡泊从容的可贵品质。
【4】示例:淡泊从容;安详平静;勇敢、无怨无悔、奉献;顽强;慈爱等。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前一个“寂寞”根据具体的文意理解应是“在空旷的原野上”矗立,“他从来都不羡慕生长在森林的树,那些树们往往为了一缕阳光而你追我赶,毫不留情地淘汰弱者,残酷地扼杀同类,个个都显得那么自私自利。他也从不羡慕已被无数人赞美过的常青树,常青树冬天也不掉一片叶子,其实这只是自然所赋予的,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实在看不惯常青树那种傲慢的劲儿”由此可看出老树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予其他树木为伍,因此他是孤独的。后一个“不寂寞”原文有句子可体现其不寂寞“老树其实也并不寂寞,至少还有他的草朋友和花朋友陪伴着他”。因为涉及的内容背景不同,因此不矛盾。
【2】试题分析: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表达效果;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词语表达效果。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准确表述出修辞词语在这里的具体表达效果,表述意思合理即可。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技巧的。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对比、欲扬先抑、动静结合、夸张、讽刺……必须要有大致的了解,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答。
【4】试题分析:.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能答出淡泊从容、无怨无悔、慈爱、顽强等意思即可。
3、《<论语>十二章》节选(11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________ (2)传不习乎 __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 (4)曲肱而枕之 ________
【2】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人不知而不愠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文中选择一章,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你的启发。(3分)
答案:
【1】(1)通“悦”,愉快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以……为乐趣 (4)胳膊
【2】 C
【3】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4】结合生活事例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试题分析:A.B.D三项中的“而”连词,表承接,C项中的“而”表连词,表转折。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此句的 “三”和“行”字。
【4】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选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则,言之成文即可。
4、宋人献玉(6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宋人或得玉 ⑵故敢献之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3】你认为子罕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答案:
【1】(1)有人 (2)所以
【2】我把不贪(钱财)看作宝物,你把玉看作宝物。
【3】子罕是一个廉洁、不贪钱财、十分珍视自己良好品德的人。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此句的 “贪”和“尔”字。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人物形象的题型。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