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浙江八年级月考语文重点试题与答案
2020-07-27 00:15
来源:
作者: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塞(sài)寒噤(jìn)锐不可当(dǎng)
B.绥靖(suí)仄歪(zè) 怒不可遏( è )
C.地窖(jiào)箱箧(qiè) 转弯抹角(mǒ)
D.悼念(diào)疟疾(nù) 阡陌交通(m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中应是“锐不可当(dāng)”;C中应是“转弯抹角(mò)”;D中应是“悼念(dào)”“疟疾(nü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度假横度长江惶恐张皇失措
B.符合名付其实夜宵响彻云霄
C.轨迹丰功伟绩清秀月明风轻
D.潦草眼花缭乱辉煌富丽堂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中应是“ 横渡长江”;B中应是“名符其实”;C中应是“月明风清”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在2011年法网公开赛的女单决赛中,中国金花李娜,开局便________住卫冕冠军老将斯齐亚沃尼凌厉的攻势,终于夺得了第一个世界顶级大满贯冠军——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方场上筑起一座公墓,人们重新________了牺牲将士的遗骨。
③邓小平同志曾________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得问题,带全球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
④《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它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________。
A.①遏制②安葬③高瞻远瞩④淋漓尽致
B.①控制②埋葬③高瞻远瞩④酣畅淋漓
C.①遏制②埋葬③高屋建瓴④淋漓尽致
D.①控制②安葬③高屋建瓴④酣畅淋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同义词辨析考点。学生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选出正确的答案A。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有一种花,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那其貌不扬的样子,你可能不会多看它一眼。花儿也没有挤在春天里争艳斗奇, ,我说的这种花,就是太阳花。
①也许是感恩阳光的哺育,当盛夏来临,骄阳似火的时候,它向着太阳,回报出一朵朵艳丽的小花。
②当春天里的花朵张扬着妖艳时,它才刚刚萌芽。
③夏日的阳光似乎特别呵护它,总是用一种炽热与热情,笼罩着它瘦弱的身躯,一直到长大。
④直到枝头上孕育出谷粒般大小的花蕾。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这里是按先春天后夏天来描述的,所以选C。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B.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C.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中纷纷溃退后应用“逗号”;B中“趴下”后“逗号”应放在“引号”外;C中“为谁而建”后应用“问号”。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在这封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B.《陋室铭》的作者是宋代的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是唐代的周敦颐,两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C.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颇有点传奇色彩,主人公老头人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D.西蒙诺夫在《蜡烛》一文中,刻画了一位对苏联红军烈士至情至爱的南斯拉夫母亲形象。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中表述“刘禹锡应是唐代”“周敦颐应是宋代”。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一)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 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够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命了。
②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 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
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③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
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④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运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⑤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广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⑥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
【1】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代的内容。(4分)
(1)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
(2)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2)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3】文章的第一节文字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4】季老在对荷花生长情况的观察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对此他又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4分)
答案:
【1】⑴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荷叶。(2分)
⑵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荷叶,并迅速扩张,几天之内,几乎覆盖整个荷塘。(2分)
【2】⑴一个“吸”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莲子存活发芽的极度盼望之情;“无法”一词又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期望落空之后的失望之感。(2分)
⑵拟人,将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叶片人格化,一个“跃”字,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莲生长的迅速,生命力的旺盛,也表达了作者看到这一幕的惊喜之情。(2分)
【3】第一段写了莲子壳极硬,能够千年不烂的特点,(1分)为下文莲子久不发芽,但发芽后却生命力极其顽强、旺盛做铺垫。(2分)
【4】播种后的期盼;久不发芽的失望;第三年荷叶突然长出的惊喜;莲叶长得细弱时的忧虑(或担忧);莲叶迅速生长铺满荷塘的狂喜这一系列的情感变化。(3分,写到其中的三种情感即可)
感悟:世间的生命有着极其惊人的求生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力量,感慨于生命的蓬勃生机和活力。(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2】试题分析:学生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修辞之美------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试题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写了莲子壳极硬,能够千年不烂的特点,为下文莲子久不发芽,但发芽后却生命力极其顽强、旺盛做铺垫。
【4】试题分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①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②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
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③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④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1】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2分)
【3】在上述材料的画横线句中还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处序号并改正。(2分)
答案:
【1】⑴大多数学生将“绯闻”中“绯”读为“fěi”,并且认为“绯”是多音字。(1分)
【2】①受多数人和媒体误读的影响。②受“诽”词义和读音的影响。(2分)
【3】③“及”后加“收听”。④“判”后加“赔”或“罚”,或者“判”改为“罚”,或者“3000元”后加“罚款”。(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时侧重对语境的分析和语言得体、流畅等的指导和落实。
【2】试题分析:考查综合探究能力。这是语文学习视野和语文学习能力有机结合的新题型,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
【3】试题分析:学生了解常见的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语意重复 、句式杂糅 、前后矛盾 、否定不当 、成分赘余等病句的类型、学会使用修改符号对病句加以规范修改,并学会修改语段中的病句。具体表现为:③“及”后加“收听”。④“判”后加“赔”或“罚”,或者“判”改为“罚”,或者“3000元”后加“罚款”。
9、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使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3分)
一本好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一本好书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一本好书是_______,_______;一本好书是_______,_______,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答案:一本好书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忘我陶醉。(3分)
解析试题分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10、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近日,龙门古镇文化礼堂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00多名外国小朋友。他们来到古镇体验农耕生活,参加古镇寻宝、定向运动等各项活动,学习穿球拍、学写毛笔字,还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学习剪纸技艺,体验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色古香的文化礼堂里,富阳市非遗传承人郎苏华老师给孩子们上起了文化课,详细介绍了剪纸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技艺,并向大家展示了她的剪纸作品。郎老师的作品吸收了民间剪纸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美术观念,采用黑白红三色,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复合、装饰等手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独具古典风味,令在场的外国小朋友赞叹不已。在郎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学了起来,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兴奋地表示,此次
龙门之行不仅看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古建筑群,更体验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民间传统技艺,真是不虚此行。
答案示例:外国小朋友走进古镇文化礼堂,体验中国传统文化(3分,3个要点各1分)
解析试题分析:要求考生具备有关的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述能力。概括时,能围绕“外国小朋友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即可。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