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九年级中考历史经典试题强化练习
2020-07-27 00:13
来源:
作者:
1、从推动欧洲由中古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的影响角度分析,下列哪一项文化艺术作品与其他三项不能归为一类
A.《马可·波罗行纪》 B.《神曲》
C.《荷马史诗》 D.《最后的晚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题文要求从推动欧洲由中古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四个选项中C选项《荷马史诗》是上古时期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它与推动欧洲由中古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无关,而其他三项都与之有关。《马可·波罗行纪》刺激了新航路的开发,《神曲》和《最后的晚餐》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品,这两件事推动了推动欧洲由中古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故答案选C。
2、汤因比在《文明经受着考验》中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方从中获得了好处,获得了比其他文明更为优秀的发展。”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A.使西班牙、葡萄牙获得了大量财富 B.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C.使西方掌握了三角贸易的主导权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作用。题文材料中“获得了比其他文明更为优秀的发展”指的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选B。
3、北京大学的钱乘旦教授这样评价英国:“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估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的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而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以下各项中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最终确立共和政体 ②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③建立了工厂制 ④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留给世界的遗产。主要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利用议会限制王权,最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通过工业革命建立了工厂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学说。故答案选A。
4、在1923年的某西方报纸的元旦特刊中,有一组对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年度新闻总结。其中出现错误的是
A.该国的资本家正为自己企业的产销两旺而举杯庆贺
B.该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在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
C.刊载了苏联成立的庆祝大会图片
D.刊载了该国市民在商店购物的图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1924年,具体做法有: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除大型企业归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由此可见,1923年,该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在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是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的。故答案选B。
5、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三次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关于这三次国际关系格局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②都在战争结束之后出现 ③都有大国强权的烙印 ④中国都是受害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20世纪三次国际关系的认识。美国曾经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操纵国之一,所以,第①点美国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确;第②项都在战争结束之后出现也错,目前的国际关系格局不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出现,而是在冷战结束后出现。第③项都有大国强权的烙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操纵在当时的大国英、法、美、日等国手里,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主要操纵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手中;第④项中国都是受害国错误,前两次是,第三次则不是了。故答案选B。
6、《MH370航班哪里去了?》为寻找离奇失联的MH370航班,中国调整了十颗卫星的姿态,国人对中国卫星系统也给予了更多关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时所处的阶段是
A.新中国政权成立巩固时期 B.探索社会主义的十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时所处的阶段。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于1970年,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1966-1976年,因此,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所处的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答案选C。
7、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内衰减。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A.否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C.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D.颂扬太平天国是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艾尔曼这样说实际上是故意抹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脱罪行。故答案选C。
8、站在世界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开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事件。四个选项中A选项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B选项戊戌变法开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C选项辛亥革命虽然主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它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后,D选项新文化运动开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西化。故答案选B。
9、为迎接2014年南京举办世界青年奥运会,某中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有关的网页,请您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解说词,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③南京大屠杀,反映了德国法西斯残暴本性 ④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国民政府的垮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1937年12月,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跨台,但此时渡江战役还没有完全胜利。故答案选A。
10、“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材料反映的我国民族工业发展
①与日本工厂的发展相互促进 ②我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重重 ③我国发展民族工业的条件便利充分 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帝国势力的阻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从题文中的史料看,日本在我国办厂,具有许多优势:廉价工人、原料丰富、省运费、少关税、资本雄厚、技术高深、管理完善等,这些都我国民族工业所缺少的,民族资本主义想不出今后发展的措施。这说明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重重,尤其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故答案选C。
11、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这一危险形势告诉我们:过去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新认识”“新政策”的空谈,不过是准备对于中国新进攻的烟幕。中国共产党早已向全国同胞指明了这一点,现在烟幕揭开了,这里“烟幕揭开”是指
A.北伐战争的开始 B.九一八事变爆发
C.日全面侵华开始 D.全面内战的爆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内容。题文中电文的名称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告诉我们中共中央通电的背景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国人民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故答案选C。
12、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达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对于这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二年”指的是1947年
B.内线作战是解放战争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C.防御是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战略方针
D.转战陕北是第二阶段战略目标开始实施的标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题文材料中的“第二年”指的是1947年,因为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以主力达到外线去”告诉我们内线作战是解放战争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而转战陕北是第二阶段战略目标开始实施的标志,因为中共中央撤出延安之后,最后迁到河北西柏坡。至于“防御是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战略方针”材料根本没有体现。故答案选C。
13、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与2001年。”其中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重大背景是
A.邓小平南方讲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建立4个经济特区,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策略
D.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催生中国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重大背景。四个选项中可以直接排除B、C、D三个选项,因为中国于2001年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4个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制定的。而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确立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答案选A。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转型,但发展相当缓慢。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1)阅读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艰难起步的这次改革是什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什么重大影响?“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指什么事件?(3分)
(2)请用史实证明“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1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是谁?请写出一位。(1分)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答案:
(1)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鸦片战争。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继进行
(3)张謇。
(4)列强大肆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中华民族有志之士的爱国意志。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和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失败的标志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的道路。材料一中“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指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使许多中国人从“中华大帝国”的酣梦中惊醒。
(2)本题主要考查能够证明“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的主要史实,洋务运动后,相继出现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辛亥革命试图推翻封建制度,对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3)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张謇,他是清末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除此之外,还有容宏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4)本题主要考查推动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推动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人从“中华大帝国”的酣梦中惊醒;中华民族危机使一些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此外,还有中华民族有志之士的爱国意志。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