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中考试题:九年级语文重点试题答案与解析
2020-06-08 22:41
来源:
作者:
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时人莫之许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周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
C.亦免冠徒跣徒属皆曰:“敬受命。”
D.度已失期孤不度德量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中前一个“度”读“duó”,意思是估计、考虑,后一个相同,因此选D。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D.先帝不以臣卑鄙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中“以”的意思均为“因为”。所以选D。
3、雨夜的灯光(12分)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11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12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13“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14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15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16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2)按要求答题。(二选一)(3分)
1)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加点的“寂静”一词应如何理解?
我选做():
(3)第15段“我看清了他的脸”,请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4)选文以“雨夜的灯光”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答案:
(1)“我”和父亲卖黄豆遇到倾盆大雨,夜幕降临才摸黑往家赶,大约五里山路道路泥泞难行、附近遍地坟场,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
(2)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给我们无限希望。2)前一个“寂静”指周围环境的安静,宁静。后一个“寂静”不仅指环境宁静,还有人物内心的宁静,安静。
(3)要表达出“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
(4)贯穿全文的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雨夜打马灯男人打着灯光护送我们走出山林。灯光象征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
解析:
(1)试题分析::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这里概括出“我”和父亲卖黄豆遇到倾盆大雨,夜幕降临才摸黑往家赶,大约五里山路道路泥泞难行、附近遍地坟场,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故事即可。
(2)试题分析: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因此,新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
考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本题就是从修辞手法和精妙词语运用的角度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赏析。
(3)试题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时,一定要围绕文章的前后文作出合理的揣测即可。如本文扣住“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心理活动即可。
(4)试题分析:品味一个好的标题,概括来说,主要从标题的风格、标题的特点、标题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品味。标题的风格大致有四类: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标题的特点:好标题往往具有自己的特点,往往运用了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等。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三种:(1)吸引读者关注,(2)归纳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3)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内容)。联系文章的内容来解答此题。
4、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何帆
①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郭靖憨厚质朴,但懂得用功不辍,也把握得住善恶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像杨过这样飞扬跳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最终一定是泯然众人矣。
②电脑游戏《金庸群侠传》的情节设计也非常有意思。游戏中的那个“小虾米”除了“野球拳”,什么武功都不会,但他经过长期历练,功力终于达到了最高的第十级,超过“九阳真经”和“降龙十八掌”。这个小小的富有哲学意味的设计让我对这个小游戏一直念念不忘。
③在现实世界的学术圈中,我所看到的也都是这样,聪明者未必最后胜出,知道坚持的才是最后的赢家。聪明人往往浅尝辄止,而且对聪明人来说,诱惑常常更多,他们在起跑的时候会把别人都甩在后面,却经常是最早退出比赛的人。
④比学问更复杂的是人生和社会。在社会中生存的最优法则是什么?我相信,这些法则仍然是那些最古老、最简单的道理。比如诚实、勤劳、宽恕、合作。我把电影《阿甘正传》看做是一则寓言。阿甘的智商只有75,几乎属于傻子。他最喜欢说的话是“我妈妈说……”阿甘的妈妈告诉他在最危险的时候要跑,跑得越快越好。阿甘就这样从越南战场上捡回了一条命,还成了英雄。阿甘的女朋友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她这一代人认为自己聪明到足以对抗社会、颠覆传统,她所做的一切都似乎是在寻找极端的边界:她被大学开除、上《花花公子》杂志、跳脱衣舞、流浪、吸毒、反战。但最后,她碰得头破血流,悄悄地回到阿甘身边,又悄悄地逝去。阿甘和女友的这两条路再次证明: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⑤告诉年轻人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和诚实,很多自以为聪明的年轻人会瞪着狐疑的大眼睛:如果成功的秘诀这样容易,那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吗?因此,他们断定:成功的秘诀一定是一些更加诡秘的东西,比如厚黑学。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走这条路的人还非常非常之多,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会非常非常的少。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作者笔下的“头脑简单的人”有何特点?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概括。(3分)
(2)说说第三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3分)
(3)联系学习与生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启示。(3分)
答案:
(1)“头脑简单的人”的特点:才智平平,懂得坚持,诚实、勤劳、宽恕、合作。
(2)比喻论证,把“做学问的过程”比作“跑步比赛”,形象地论证了聪明人往往开始时暂露头角,却往往不能坚持到底,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3)要点:做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我们都是平常人,要做好一件事情,没有窍门,没有捷径。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与诚实,在于坚持不懈。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如此。
解析:
(1)试题解析: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双引号里的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主旨句、关键句等,去分析归纳要点。从文章的第三段、第四段可以找出“头脑简单的人”的特点是才智平平,但诚实、勤劳,懂得坚持。
(2)试题解析:考生在备考前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第三段中“他们在起跑的时候会把别人都甩在后面,却经常是最早退出比赛的人”,作者将聪明人做学问比作比赛,从而证明了“聪明者未必最后胜出,知道坚持的才是最后的赢家”这一观点。
(3)试题解析:做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找到文章的主要观点,这可以从题目、开头、结尾、过渡段等找出,然后根据找出的这些句子或者段落,分析整合出我们需要的启示。重要的一点是,在谈启示的时候,考生须联系学习与生活实际。因此,在阅读整篇文章之后,从文章的最后一段,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做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我们都是平常人,要做好一件事情,没有窍门,没有捷径。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与诚实,在于坚持不懈。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如此。
5、(张)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所读书必手钞 (通“抄”)
B如是者六七始已(停止)
C日沃汤数次(白天)
D后名读书之斋曰(命名)
(2)翻译句子。(2分)
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张溥的成才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
(1)C
(2)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
(3)刻苦勤奋、持之以恒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中的“日沃汤数次”中的“日”是“每天”,不是“白天”。
(2)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关键词“钞”“过”“焚”的理解。
(3)试题分析:谈启示一定要结合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整体内容来谈。如本题,“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看出张溥勤奋刻苦。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