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报班:   
快捷登陆: QQ登录 微博登录 你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账号 密码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初中>中考>中考化学>正文

中考化学|8张图3个表搞定初中化学气体实验

2017-07-21 11:09

来源:中考化学

作者:佚名

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为您收集整理中考化学之8张图3个表搞定初中化学气体实验。更多中考化学相关学习资料,请继续关注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



整个化学知识体系中,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也是最多。今天从化学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气体验满等角度总结考点,想提分就赶紧看吧!

一,原料及反应原理

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气体选取原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反应条件、反应速率、收集难易、气体纯度、药品的价格、安全和环保问题等。

例如,实验室采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实验:

①没有选用硫酸和石灰石,原因是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②没有选用石灰石和浓盐酸,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③没有选用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钠粉末,原因是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下面的这个表格是老师给同学们总结制备三种气体的方法和原料,大家要记牢哦!



二,发生装置

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

分为两种

(1)固体反应物:需要加热;

(2)固液反应物:不需要加热。

1,固体反应物,需要加热

温馨提示:

①加热时,先预热且用外焰加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试管炸裂;

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③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防止固体混合物随气流冲向试管口,又便于控制气体放出的速度;

④导管稍露出橡皮塞,防止导管伸入过长不易于气体排出;

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2固液反应物,不需要加热。



2,固体反应物不需要加热



a装置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b装置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c装置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d装置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小猿温馨提示: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三,收集装置

根据气体的密度、水溶性以及是否和水或空气反应合理选择收集装置。

1,排空气法

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时,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时,选用向下排空气法。




温馨提示:

①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②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2,排水法

当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时,选用排水法。




四,气体的净化

温馨提示:

①集气瓶内必须装满水且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②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才开始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③当集气瓶内的水全部排尽且瓶口出现大气泡时,说明气体收集满;

④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特别注意以上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左图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

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

排水法: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出短管进四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1,气体的净化:气体要长进短出



2,气体的干燥

常见干燥剂: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

钠的混合物)



3,气体的干燥



乙装置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含有CO

2;

丙装置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H2O,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含有H2O;

甲、乙装置联用,可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O,若甲中黑色粉末变红色,乙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含有CO;

甲、丙装置联用,可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H2,若甲中黑色粉末变红色,丙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含有H2。

4,常见气体杂质的除法


五,气体验满

对于气体的验满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

下面这个表是悉心总结的验满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哦。


相关推荐:

中考化学|中考置换反应化学式总结

中考化学|工业流程考点总结

中考化学|容易失分的计算题解题技巧总结

更多中考化学相关学习资料,可以打开我们【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的【中考化学】频道,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涵盖上海初中高中各方面学习升学相关的资讯和资料。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欢迎各位同学家长的浏览和学习。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