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报班:   
快捷登陆: QQ登录 微博登录 你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账号 密码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初中>中考>中考语文>正文

2016上海中考第二轮复习: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6-02-24 14:47

来源:新东方整理

作者:中学栏目编辑

●结构层面

    常见的句子作用

      开篇或篇末点题、总领全文、承上起下或引出下文、总结上文、巧设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等。

    写景句子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6.深化作品主题(《故乡》结尾)

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词语的调换

  • 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 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 具体如下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

  •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一般来说,能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情节、场面写得详,其余则略。

             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  1、暗示时代背景。
  •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描写的内容语言:动作心里外貌神态

描写的方法:正面侧面细节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

历史背景的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自然环境  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1、能烘托气氛

2、表现人物的心情

3、表现人物的品质

4、突出人物身份地位

5、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 托中心意思的作用。

 

 

  •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 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对比、象征、讽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

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伏笔、铺垫、留白、

泛叙、渲染、铺排、突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

 

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称:常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可不便于广泛展开事件。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文章叙述人称应始终一致,即使改换,也应有必要交待。人称变换利于抒情。

线索:贯穿全部材料的脉络,使零散材料有序地组成文章整体。

常见的开头方法:交待事件的基本要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提示内容,引人注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突出中心;交待动机,唤起共鸣。

常见的结尾方法:自然交待结果;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翻出新意;创造气氛,激励感情,引人深思。

过渡与照应:过渡犹如桥梁,把文章前后内容连接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后面对前面内容作必要的回应。文章过渡、照应得好,才能使文章前后连贯、首尾一致。

情节  a 起因、经过、结果

          b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场面  人物活动构成的画面。要突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细节  对人物某些典型的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典型的细微事件的描写。细节描写有助于细致的刻画人物性格。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有时在开头和结尾出现,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中心;有时穿插在记叙的中间,或渲染气氛,或揭示事物的意义。

记叙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适于变换、利于抒情)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限制)  顺叙(脉络清楚、有头有尾)倒叙(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丰富内容、突出主题)

  表现手法联想、象征、对比、夸张

  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直接、间接)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结合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9
.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 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文章用典的赏析:

       一是丰富文章主题,

       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

          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

         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①时间推移法   ②空间变换法   ③稳步换景法   ④分门别类法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2.看重要的词、句

     作者在行文中往往运用了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词句,或在行文结构上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语句,或在抒发情感时、描写景物时使用一些带有明显情感基调、景物特点的语句。如在词语方面,应具体注意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根据语境含有别种意项的词语等。在语句方面,应具体注意语义比较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比较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和难以理解的比喻句;抒发某种情感、连用相同句式的语句等。它们都是出卷人拿来出题的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读懂行文中重要的词句。

 

3、寻找答案的技巧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依据原文出题,哪怕是一些能力性极强,要求考生发挥想像答题的题型,也不可能脱离原文而单独出题。因此,在原文中一定能找到各题答案的影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散文,答案往往潜伏在总结性或议论性文字中,只要发现归纳合并总结体会,就不难答出正确的答案。写物类散文,作者往往借助物的特性、相互间的关系来阐明一定的人生哲理,而物的特性、相互间的关系在描写中都呈显性特点,只要能发现归纳并能结合人生,作答时就轻而易举了。

 

 

2010陕西中考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的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农家景象,让人沉醉其中,增添了诗句文采,感受到作者当时豁达的心情。   

●将老人比作鹤,描绘了一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在麦场的画面,使诗更加形象,生动。

 

 

   题目: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记住这一天

  我一向不喜欢喝茶,尤其是浓茶,喝进嘴里,那种苦涩的味道真不好受。我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茶,喝果汁、饮料味道不是更好吗?直到那一天,我的想法才有了转变。

  五一期间,小姨到我家来,还带来了自家种的龙井茶。听说,龙井茶是茶叶中的珍品,对那些爱喝茶的人可以说是求之不得呢,这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悄悄地来到厨房,找到了那些龙井茶,放进茶杯中用热水冲泡。茶叶在热水中一起一伏,仿佛是调皮的鱼儿在河里钻上钻下,好看极了。接着,那浓浓的茶香便溢了出来,悠悠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嗯,百闻不如一见啊,龙井茶不愧是龙井茶。”我心里暗赞叹着,便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谁知,“哇!”我一下子全吐了出来,这茶比其他茶还要苦!我刚要把茶倒掉,爸爸进来看到了,连忙过来阻止。“你怎么这么浪费!这可是上好的龙井啊!”“什么上好的龙井?简直比药还苦,怎么喝得下去嘛?”

“别急,喝茶和品茶可不一样啊,拿到一杯好茶,就要慢慢点,这样才能品出它的真正味道。像你这样狼吞虎咽的,当然不行,现在你再试试,我相信你一定能尝出两种不同的味道。”我端起茶杯呷了一小口含在嘴里,细细地品尝,等到咽下去的时候,奇怪,居然还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我又呷了几口,苦中带甜的滋味真让人回味无穷啊!

  “爸爸,这茶真的很不错。”“你能品尝出来就好,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只要慢慢地学会尝苦,才能感受到甜。‘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的感觉即是品茶的短暂瞬间留下来的痕迹,古朴的凝重成了岁月的沉积,正如茶叶的涩味停留在喉口没有散开,茶如人生啊!”

  这一天,我收获很多。品茶,本是件微乎其微的事,但龙井茶的苦中带甜以及爸爸的那番话却永远印在了我的心里,予以我深刻的启迪。正如爸爸所说的,人生如茶。人的一生就是由许多困难挫折和平安幸福所铺就的。如果我们囫囵吞枣地看待我们的人生,那么我们只会看到人生中的不幸与灾难,而把一些幸福快乐的事忽略了。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品,慢慢地赏,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幸的背后也许就是幸福的嫩芽

 

 题目: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

美在我身边

  美,是人生的一种追求,然而,我往往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在追求美的时候,并不知道真正的美在哪里,对早该注意的美倒是熟视无睹。

  我从小对画画兴趣很大,美术成绩一直不错。上中学后,我更是把每一幅画画得尽善尽美,但老师似乎总不满意,给的分也总是5分。

  又到美术课了。今天要画的是一只普通的花瓶,没有插花,而且似乎很旧。老师也只说了一句:“今天画这只花瓶,只画你看到的,看谁画得最好……”我拿着铅笔,端祥着这只旧花瓶,心里直嘀咕:“怎么用只旧的,还不插花……老师也真是的,就不会换只新的,让我们好画得美点儿?”我不禁皱了一下眉头,向周围的同学看去,他们也是一脸难相,并不比我好多少。我又抬起头,更仔细地观察着。

呀!我突然一惊,花瓶瓶口居然有一个不算太小的豁口,而且裂纹一直曲折延伸到中间的瓶肚处!我更犯难了。平常画的都是很新很美的东西,作品的效果也好,可这豁口、裂纹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这该如何下笔呢?这时,老师走到我的身边,我抬头望着她。她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拍了拍我的肩膀说:“看到什么,画什么。”她向我深深地点了点头,就走开了。我心里一动,迅速拿起笔画了起来。

  下课了,我站起来,收我们组的图画本(我是组长),他们一个个都画很得漂亮。

  “成绩出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都跑到讲桌前,翻找着自己的作品。“听说只有一个5分,不知是谁。”我听着大家的议论,突然发现自己的签名。这时,美术老师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陆续回到了座位。“把你画的向大家展示一下!”老师对我说。我拿着作品走上讲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只很旧的没有插花的花瓶,瓶口有一个豁口,一条裂纹曲折延伸到瓶肚……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一只没有插花的旧花瓶,表面上不太美,但它是真实的,真实地记录了曾经带给人们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以“那一双__________的眼睛”为题作文,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

那一双忧郁的眼睛

  初冬的一天,我与好友相邀去参观动物园,虽然是万分期待,但寒冷的空气里却带着几分晦涩。就是那一刻,我带着惆怅的心情看见一栅栏中的你。

  细看栅栏上的说明牌,我得知你就是黑熊,一头来自喜马拉雅山系的黑熊。同学们不时地向你挥手,争着给你投放食物,可你却纹丝不动,丝豪也不搭理我们。我惆怅的心里不由多了几分怨气:“你这算是对人类的一种藐视么?”我对着你大吼起来。

  旁边的朋友忙解释说:“他视力差,是看不见你的,要不怎么会叫它‘熊瞎子’呢。”虽然感受好了些,可我还是无法原谅你的无动于衷。细细一看,你的眼睛还真是透明,仿佛就是那雪域的清泉。不过,却分明读到了眼角流露出的忧伤,有几许怒意,也有几分陌生,看起来让人心里酸酸的。

  你也许有着无尽的孤独,可从来没有伙伴来倾听你的心声。我们生气时,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泄,而你却永远也无法越过坚固的钢铁,只能悄悄地卧在墙角舔着流血的伤口,只能静静地呆在狭小的空间里等待时光的流逝。面对你饱经沧桑的双眼,我不由泛起了一圈圈酸楚的涟漪。噢,来自喜马拉雅山系的黑熊,我怎么能往你的伤口上洒盐呢?

  我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一定在想念曾经生活过的家乡,想念与父母兄弟同行的温馨,想念相互嬉戏玩耍时的天真,想念高山白雪给你带来的宁静,想念青草溪流给你唱出的欢歌。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因为我们人类的无知而化作了泡影。不知道我刚才的怒斥是否刺痛了你的内心,但我分明感觉到,你那双清流的眼睛却让我在隐隐作痛。

  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我依然无法忘记你忧郁的眼神,真希望有一天,能够在野外——在喜马拉雅山系与你相逢,目睹你清流如水的眼神。

 

题目:我自豪,因为我的学校,我的班级;我自豪,因为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自豪,因为我的奋斗,我的成功……

  请以“我因______________而自豪”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4)不得抄袭;(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我因爸爸而自豪

  我的爸爸,是名普通的教师,他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太多的光荣称号,他不高大,不英俊,也没有美妙的嗓音,但他却让我引以为傲,为他而自豪。

  我自豪,因为他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我自豪,因为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自豪,因为他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但更让我自豪的是他的自觉的责任。

  那是一个傍晚,爸爸把我从学校接回家,我坐在爸爸的后座上,像是小麻雀似的和爸爸聊着学校里的趣事。风从耳边呼呼吹过,爸爸时不时回头看的脸上洋溢的满是宠溺。这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孩子。

  突然,一个急刹车,我重重摔到了爸爸的背上。爸爸转过头用宽厚的大手摸了摸我的头,嘴角扬起一丝歉意的微笑。“没事儿吧?红灯了!”爸爸指了指前面那鲜红的警示灯。我看了看四周,几乎连个人影都没有,路边不远处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静得几乎都可以听见青蛙的低鸣。

  我推了推爸爸,撒娇着说:“爸爸,走吧!反正又没人看见!这么偏僻的地方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危险的。”爸爸没说话,只是摇了摇头,许久,直到灯由红变绿,他又望了望两边,才放心地向前一蹬。

  路上依旧云淡风清,但爸爸的气息却越来越凝重,看着爸爸的后脑勺,我觉得像有一个世纪那么久。终于,爸爸开口说:“不管有没有人在,遵守交通法规都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也是尊重别人的生命!要学会耐心,不要因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我怔住了,顿时觉得双颊像是有两把火在熊熊燃烧,一种羞愧,一种尊敬,一种自责从心底滋生。爸爸又说:“有时候,在人生的十字街头,也要学会等待……”

  终于到家了!第一次觉得回家的路如此漫长。我跳下车,爸爸推车进入车棚。第一次,觉得爸爸的背影如此高大。我想那是一种人格的力量。伟大往往显现于平凡之处,平凡中不为人知的伟大也许才是真正的伟大。不求世俗的传名,只求无愧于心。

  从那以后,每当我走在十字街头,现实生活中的或是人生道路上的,当红灯无情地在闪烁时,去总会想起爸爸,想起他的话。我开始学会耐心等待。当灯由红转绿的那一刹那,我满怀着自信与自豪,怀着一片坦然与平静走在通向远处的道路上……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说:我自豪,因为我有一个平凡但伟大的爸爸。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