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拿分三妙招
2015-03-25 15:43
来源:新东方整理
作者:中学栏目编辑
中考语文中课外文言文是考试中的重难点,在阅读部分占的分值也很大。下面教大家三个方法,使用这些方法,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只要花一些精力,必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一:积累“砖块”
就像工匠造房子不能没有砖块一样,阅读不能没有词汇,所以,提升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首先还是要有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但这个积累不是一步到位的,也不需要先背出《古汉语词典》再去阅读古文。古汉语词汇的积累像现代汉语词汇一样,可以在有一部分启动词汇的基础上,在阅读中“滚雪球”,词汇量越滚越大。不过,在初中阶段,首先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积累我们文言文阅读的“砖块”。
(一)课内文言文精读精背
课内文言文都是精选出的文言语段,对积累词汇,养成语感有很好的作用,我们要把课内文言文涉及的词汇含义精准地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每一篇文言文熟读成诵(教材不要求背的篇目也要熟读),这样就能将文言词汇及语句特征以鲜活的形式装进自己的大脑。
(二)融会贯通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
中考给出了文言文常用实词和虚词的范围(见《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手册》),这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分散在不同的课文里,我们要对这些词语予以格外的关注,尤其要注意在同一篇课文或不同课文里,同一个词的不同含义和用法,及时进行梳理式的记忆。可以准备一本卡片本,将156个词分别写在卡片上,每学到这一范围内的实词或虚词,就将例句及其在例句中的意思写在卡片上,虚词重复频率比较高,可以记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将卡片本随身携带,经常翻看。注意,翻看时不是只看词语解释,而是结合它所在的句子去融会贯通地理解。
方法二:庖丁解牛
面对一篇从来没有读过的课外文言文,我们应该如何阅读?我向大家推荐“庖丁解牛”的方法,就是用切分词汇,隔离生词,划分层次(句群)的方法,把一整篇文言文化解为一系列我们能够明白的零件,各个击破,获得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一)切分语汇
当我们面对一整篇(段)文言文时,常常会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拿起铅笔,在句子下面以词语为单位画短横线,一个词语一条短横,这样就能把句子划分成一个个能独立运用的表意单位。例如:“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可拆分成“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这样划分以后,意思就明确多了。不必担心这样的阅读会降低速度,事实上,画短横的方法能够帮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阅读的词汇上,省去了瞻前顾后、徘徊不前的时间,阅读效率反而会大大提高。
(二)隔离生词
当我们在阅读一篇古文的时候,如果连续遇到四五个不理解的词,我们就会发慌,接下来的阅读就会越读越糊涂,这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过多地被生词所缠绕,而影响了我们对一些能读懂的词的关注。所以在运用上文所说的“画短横,分词汇”的方法时,遇到不理解的词汇就顺手画个圈,把它隔离出来,然后继续不停留地阅读下文,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你能够理解的词汇上,直到阅读完全篇,再回过头来看自己圈过的词,会发现尽管有一些词不理解,但还是看懂了文章大意。在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再去看那些圈出的词,有一些又能够根据文章的意思推断出意思,有一些词汇虽然不懂,但也并不影响做题。
(三)划分层次
在拆分语汇和隔离生词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一遍文章(语段),用小竖线将文章(语段)不同意思的句子划分开来,这样就能理出文章(语段)的思路。例如下面这个语段可以划分出这些层次: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上面这个语段的第一个层次讲的是事情的起因,第二个层次讲卓茂明知道马不是别人的,还是把自己的马给了别人,第三个层次是告诉对方如果弄错了就还给自己,第四个层次是故事的结局:别人把马还给了卓茂。这样一拆分,意思就明晰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的品质特征(卓茂的仁厚和“马主”的诚实)也就明确了。
对于比较难的语段,建议同学们不妨将每个完整的句子(常常是句号处)都划分开来,各个击破,然后再理顺句子之间的关系,就能化难为易了。例如: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第一句说王含的劣迹,第二句是王敦袒护兄长的话语,第三句是何充直言不讳,第四和第五句分别是王敦和旁人的反应,以及何充的坦然面对。这样划分以后,意思是不是明白多了呢?
试一试,给下文以词语为单位画短横线,圈出生词,并划分层次: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方法三:难句整理
每做一篇文言文的阅读题都会有一些一开始不能理解,在老师讲解后明白了的词和句子,如果订正完了以后就不去看它们,那么要不了多久,这些句子和词语就像小熊掰的玉米,装进口袋又被丢了出去。这也就是很多同学做了很多篇阅读题,却没怎么提高的真正原因。所以,要把掰到的玉米真正颗粒归仓,就必须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一)难句分类
把难句按照词汇难理解或句子结构难理解进行分类。即使是因为个别词汇的原因导致句子无法翻译,我们也不能只注意词汇,因为词汇只有在句子中才是有生命力的。如果是句子结构把握上的困难,我们要进一步深究是哪一种句子结构。低年级的同学要首先掌握判断句、疑问句等基本句式的翻译方法。高年级的同学还要能够看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在哪里,是什么;倒装句中是什么和什么的位置发生了倒装等等。
(二)整理积累
将难句理解按照“词汇难”和“句子结构难”两类分别整理归纳,整理的方式是抄写一遍句子,翻译一遍。“词汇难”的句子将难理解的词汇用红笔圈出,翻译中也用红笔标出这些词汇的意思。“句子结构难”的句子,将句子结构特征的名称用红笔写在原句之后。
将所有整理的句子标上序号,不断补充,温故知新。??????以上介绍的方法中,方法一和方法三靠平时的积累;方法二是考试实战中的“秘诀”。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从现在起,就试试看吧!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