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高中>高考>高考语文>高考作文>正文

高考议论文:如何运用对比法?

2015-03-30 17:25

来源:新东方整理

作者:中学栏目编辑


有了比较才会有鉴别,作文有时候把好和坏等等两个对立面的词来写,这样就可以鲜明的揭示描写的对象的本质,这样更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这就是对比,对比既是修辞,也是一种论证的方式,在写作中常用于一些方面:

一、写人,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一点

1.用不同的人物进行对比。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不是吗?


在"5·12"巴蜀地动山摇的那一刻,在面临着生死抉择的一瞬间,为了保护学生,不少教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谭千秋、吴忠红、向倩……英烈虽去,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同样也是教师的"范跑跑",不仅丢下学生自顾逃命,事后还大放厥词,可耻啊,此人虽活,但逃不脱遭人唾骂的下场。


对比之下,美丑自现,好坏分明,高尚者光彩照人,更显高大;卑下者灵魂曝光,愈加渺小,这叫做"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2.同一种人物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对比。

如:杨玉环美在丰满,赵飞燕美在玲珑,故有"环肥燕瘦"之说;"豆蔻年华"美在稚嫩,"徐娘半老"美在成熟;"千手观音"美在奇多,"断臂女神"美在缺憾;"大家闺秀"美在门第高贵而典雅,"小家碧玉"美在出身低贱而朴素;靓妇佩首饰,美在雍容华贵,村姑戴野花,美在纯朴自然;"辣妹子"炽如炭火,"飞焰欲横天",美在热情,"冷美人"凉似冰棍,"高处不胜寒",美在孤傲;"丹唇未启笑先闻",爱笑的女孩美在乐观开朗,"梨花一枝春带雨",爱哭的女孩美在多愁善感……在上述美女阵容大盘点中,肥与瘦、长与短、奇多与特少……百种特色,一样动人,异中求同,理在同中,这是正比,这样写突出了美的存在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说理,让理由分析更深刻一点

诸葛亮讲宽容,对孟获七擒七纵,确保了蜀国地疆的安定;唐太宗讲宽容,重用了政敌李建成的谋士魏征,明君诤臣共理天下,于是有了"贞观之治",唐帝国盛极一时。然项羽讲宽容,鸿门宴上轻易放跑了政治对手刘邦,为日后惨败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张伯伦讲宽容,搞"绥靖政策",助长了纳粹的嚣张气焰,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同样的宽容不同的结果!


正反对比,说明对待宽容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节上不计前嫌,不失大家风度,原则上寸步不让,切忌懦弱妥协。


三、绘景,令景物特征更生动一点

朱自清在《绿》中写道: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白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与其他名胜对比写景,突出了梅雨潭的绿不太淡,不太浓,不太明,不太暗,正是恰到好处。并且给我们留下了绝美的意境和广阔的联想空间。


在这样的对比和映衬中,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和所蕴涵的道理,就能黑白鲜明地显示出来。有时,几乎可以无须多辩,事理的是与非、真与伪,就能使人了然于胸。上面讲到对比在作文中的重要性,下面说一下主要的三种对比形式:


一、纵比。

就是把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照,着重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它所蕴涵的道理。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能写诗四句,十二三岁时,便不能像先前那样作诗了,二十岁时,就像普通人一样毫无特点了,这就是纵比。


二、横比。

就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不好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美好的事物予以肯定。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将象征北方军民的白杨树与象征国民党反动派的楠木进行对比,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三、自比。

就是通过对在同一事物内表现出来的不统一、不协调的现象的分析论述,来阐明道理的对比论证方法。它与纵比的区别是:它不存在时间轴上的发展变化。它与横比的不同是:自我表现在同一事物上,而横比则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


以上三种方法,在一般文章中,以采用其中之一者居多,但也可同时采用两种或三种。运用对比,首先要抓住对比点,注意对应性。对比双方应相互对立、互为映衬。


对比不能只是摆出,还必须要写出对比截然相反的态度来分析。


好了说了那么多同学们有没有对对比这个方法有所理解和认识呢?



相关推荐:



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权威专业的中高考学科培训

雄厚师资,优化方法,专注提分,提供最实用的学科解析及试卷干货。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