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4-08-01 15:15 作者:上海新东方 来源:互联网资源 字号:T|T
英文名称: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文名称:麻省理工学院
US NEWS排名:8名
位置:马萨诸塞州的剑桥
校训:Mens et Manus (Mind and Hand)
官方网站:http://www.mit.edu/
【麻省理工学院简介】
学校位置
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是美国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将其与波士顿的后湾区(Back Bay)隔开。
学校历史
麻省理工学院的创始人威廉·巴敦·罗杰斯在反思自己教育经历的过程中产生了创建一所“超过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的学校的想法。这所学校不仅仅是能传授工艺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们将来在工业部门工作打好科学理论基础,并把“通过实验进行学习”作为学校的教育信条。该校虽然创建于1861年,但直到1865年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师资力量
学校共有近1,000位教授,1:10的低师生比例确保了所有优秀学生都能得到第一流的指导。学校聘请的教授都是在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目前,在职教授中有8位先后被授予过诺贝尔奖,有2位曾获得过普利策奖。美国有句俗语说:“麻省的学生不会读,哈佛的学生不能算。”二者特色相距甚远,在哈佛,学生们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才能进来;在麻省,最使学生头疼的却是怎样才能出去。MIT依靠其在自然科学、工程学、建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实力,致力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和技术知识的教育,通过优秀的教育、研究和公共服务,来为社会做贡献。这里的学生要想毕业,必须拿满360学分,少1分也不成。有人说,在MIT,一个正常人在“学习”、“睡眠”、和“朋友”三者中只能得到两个舍去一个,而大多数学生都聪明地选择了放弃睡眠。
2010-2011年注册在校的本科生4,299名,其中女生占45%;研究生6,267名,女生占31%;留学生中来自中国的学生最多,约占留学生总数的11%。麻省理工学院的男女生比例始终浮动在2:1左右。
【麻省理工学术介绍 】
自1900年美国第一个物理化学实验室在MIT建立;1923年诺伯特·维纳撰写了“微分空间”;1934年哈罗德·伊格尔顿和肯尼斯·格尔少森发明了特殊的气体放电管;1946年MIT开始进行低温物理学的广泛实验研究;1959年杰罗姆·莱蒂文关于感觉和动物行为的研究,发现了“特性探子”;1970年戴维·马尔开创了对脑功能的计算技术、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综合性研究;1986年史蒂芬·本顿和他的学生发明了全息照相术,等,麻省理工学院发展至今,俨然已成为全球极为重要的高科技的知识殿堂及研发基地,麻省理工学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语言学也同样优秀。其林肯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媒体实验室和斯隆管理学院十分著名。有76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过。
学校排名
麻省理工学院在2011年美国综合大学排名第7位;美国最好的工程学研究生院排名第1位;美国最好的商学研究生院排名第3位;全球物理与天文学专业排名第2位;全球数学专业排名第2位;全球环境科学专业排名第4位;全球化学专业排名第3位;全球地球科学专业排名第3位。
该信息来自教育部海外教育考试中心信息网,http://www.etest.edu.cn/
更多美国大学招生、留学申请、奖学金、校内生活等信息请参考《美国大学留学信息汇总-TOP100》
版权声明:本文系新东方网独家稿件,版权为新东方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琳琳)
2014最新托福考试技巧解析:点击进入
2014上海新东方托福考试课程: 点击查看
更多美国大学介绍文章推荐
麻省理工学院介绍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留学 美国名校 管理 本科生 生物学 实验室 物理学 大学排名 化学实验 化学专业 诺贝尔奖 师资力量 物理化学 学校排名 学校位置 优秀学生 综合大学 相关文章导读
- 2014-08-0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招生留学信息汇总
- 2014-08-0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内住宿费与生活(本科生/研究生)
- 2014-08-01美国耶鲁大学招生留学信息汇总
- 2014-08-0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奖学金申请制度(本科生/研究生)
- 2014-08-0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费标准与支付方式(本科生/研究生)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699989转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