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高中>高考报考>正文

2018春考语文试卷应试技巧和注意点

2018-01-06 15:07

来源:优能一对一

作者:优能一对一

2018上海春考语文和数学两场考试,小编经过多方联系教研组老师,精心整理出2018春考语文试卷应试技巧和注意点,多知道一点,可能就比别人多考一分!

阅读

上海春考语文第一篇现代文是非文学作品阅读,即社科文阅读,主要涵盖说明类、论述类两大板块。


如2017年考查的选文体例为说明性文体。主要考查对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对信息作推断与提炼;从句、段、全文对信息筛选作整合;结合文意对观点作评价或探究等。

一般而言,总体考情是趋于稳定的,所以根据去年考情,考生在备考时可以重点再关注上述考点的解题思路,对其逐个击破。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第一篇现代文的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分值持平,且对选择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注重对文本内容及文本特点的深入理解,考生在考场上务必慎重对待选择题,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明确选择依据。而对于各考点的解题思路可参照下表:

2018春考语文散文形式上应当延续2017年春考、秋考形式。请看下面表格,2018春考散文文章应选自知名作家的散文


题材主要集中在写人、写景或状物类中


题型及分值上,2018年春考散文应该没有客观题,共4题主观题,总分值15分左右。


散文文章更加注重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赏析和评析考察。具体来说,重要题型为某内容的作用、赏析题、行文构思分析、主旨理解、内容或情感的评析

考生考前应注重以上几种题型的复习。


此外,17年春考、秋考改革后,散文考察中侧重效果的考察,考生需要掌握各个手法的效果。文本的准确解读是散文阅读之本,考生需要结合文章中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内容;结合文章题目、后几段内容进行文章主旨的分析。


考生考前要掌握以上重要题型的答题思路,结合2017年上海各区一模、二模试题进行训练。做题时,认真审题,看好题目的分值,一般有几分,就会有几个点。即分析题目时,结合分值,准确分析文本内容,结合具体题型的答题思路,进行题目的解答。

诗歌赏析

诗歌鉴赏是春季高考必考题型,五年以来分值在7-8分,多以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为考查形式,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文学常识、内容理解、艺术手法鉴赏、情感分析等。其中文学常识、艺术手法和情感分析类题型考频较高,必须掌握。

题型和答题技巧的梳理

1、 文学常识题:这一类题型要求认真审题,例如是“题材”还是“体裁”,并牢牢识记诗词曲的知识点。

 

2、 内容理解题:这一类题型在春考中也常出现,要求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

3、 手法赏析、思想情感分析:这两类题型是高频考点,通常为3-4分,需要学生掌握诗歌常用艺术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作用,两类题型经常结合起来考,即“how”+“what”。

这类题型在审题时需要理清题目的要求,如果出现“怎样”,说明答题时要有艺术手法,如果出现“情感丰富”、“情感变化”等,则说明情感不止一种,需要对照内容分析,总之,艺术手法鉴赏和情感分析题需要掌握所有手法、认真审题、准确理解内容。

4、 炼字:这类题型是学生答题时比较缺少逻辑的题型,容易漏得分点,要求对某一个字进行赏析。

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

文言文测试是由“言”“文”两方面构成。这里的“言”,即是文言知识,“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


分值约30分,两篇试题。第一篇5或6小题,文章选用以传记文或叙事文为主,考察题型有实词含义理解填空题、词类活用辨析选择题、虚词用法辨析选择题、句子翻译题、断句题、观点/启示/寓意/人物形象分析题。


第二篇5小题,文章选用文言散文或说理类文章,考察题型主要有筛选信息题。手法鉴赏、句子含义理解、主旨情感探究、思路结构分析、写作意图题。


17年春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板块考点分析


应考策略——言

1.文言实词

借字形推求词义。汉字是表意性质的,象形、会意、指事及形声等造字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字形推求词义。如“箧”的考查:“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看“箧”字形,有竹头,有匡形,形近字有“筐”,便可推演大概,箧当是与筐相类的竹器,而选项译为“小箱子”,看来妥当。再代回文句中推敲,便可确定了。

借成语推求词义。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保留在成语或现代汉语语素中流传下来。我们可以借助常见成语(或词语)的语素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如“正”的考查:“管仲正衿再拜曰”,联系成语“正襟危坐”,则可轻松理解“正衿”,因为“襟”“衿”相类也。

借对举词句法推求词义。文言文中,词句结构整齐划一,相互对称呼应的情况甚是多见,所以可联系上下文看其意义相近或相反而推求词义。如“尚”的考查。“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尚”意显然可从后面“嗤”字推演出来。“嗤”的是“鄙碎”,是不好的,那“均平”却是好的,“尚”当与“嗤”意相反。

借句子结构推求词义。借助句子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词语的词性,进而推求该词词义。如“和”的考查:“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划分“其子和之”的成分,不难发现,“其子”为主语,“和”为谓语,“之”为宾语。由此,可以断定,“和”不可能翻译成“和睦”,因为这儿需要一个动词,而“和睦”为一形容词。

借逻辑推求词义。依靠上下文语境脉络和逻辑,以已知信息猜测、推求未知信息,也是一法。如“投”的考查:“轨遂投城遁走。”从后文看,“遁走”为“逃跑”之意,按逻辑,“逃跑”当在“投奔”之前,倘若“投”真是“投奔”之意,那么,语序就该是“遁走投城”,显然不合原句。其实,“投”应该是“放弃”的意思。
借教材推求词义。最根本的方法,当是联系教材中的文言现象。当然,这需要考生对教材的熟练。

总之,推求词义应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去猜测、比较。但词义推求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以一定量的文言文背景知识(如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等)的积淀为前提。为此,熟悉教材中文言文,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2.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公认的难点。近年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数量减了又减,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  


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例如(1)吾欲之南海。(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1)句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2)句中“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
虚词和实词较容易鉴别,但虚词里的代词、助词,介词、连词,等等,又该怎样鉴别呢?


例如(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犹且从师而问焉。两个“焉”都处在句末,怎样辨别它们是代词还是助词(还有兼词)呢?(1)句主谓宾齐全,“焉”在这里不可能充当宾语,因此不是代词。而(2)句明显缺宾语,因此“焉”充当宾语,用作代词。(2)句中的“焉”可以理解为助词,也可以理解为兼词,完全是根据翻译来的,无所谓规律问题。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3.句子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之分,需在理解领会原文的基础上,针对所要求翻译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力求做到“信、达、雅”,既保证“字字落实,一一对应”,又要符合文意及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具体方法可归纳为十字:留(保留)、补(增补)、删(删除)、换(替换)、调(调整)、加(加字)、释(解释)、转(转述)、改(改写)、扩(扩充)。运用这些方法训练复习,可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度,从而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应考策略——言


在解答文言文试题过程中,可按以下步骤。

①初读: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②再读:理清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之间的关系。

③三读:调动知识仓库,借助已有“注释”,疏通文意。

④四读:对照问题,分析印证,再读原文。“磨刀不误砍柴功”,在这四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验证,最后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另外,要注意散文知识点的复习。如鉴赏题,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式的作用,按照点明手法、归纳内容、分析内容作用、分析结构上的作用等步骤进行答题

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权威专业的中高考学科培训

雄厚师资,优化方法,专注提分,提供最实用的学科解析及试卷干货。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