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高中>高考报考>正文

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之填报志愿前的准备工作

2017-06-28 11:05

来源:励志一生

作者:佚名

 填报志愿一直是这个话题是这段时间的热门了。考生和家长应该都在忙着搜索对比大学和专业。填报志愿也有技巧,看了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为你整理的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之填报志愿前的准备工作,你就会明白。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为您助力!更多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请继续关注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


一、 考生的实力定位


   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那么知己知彼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高考比的就是实力,谁的分数高谁就有优先选择权。谁对自己的实力定位得越准确,在志愿填报时目标性就越强,就越不会出现偏差。所以,认清自己所面临的形势、了解自己的实力在填报志愿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的实力


   综合考量自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的实力有助于认清竞争形势,做好自我定位,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当中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实力。具体来说要认清以下三方面:

(1)高考招生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高考之前各高校都会发布各个省的招生计划,以及同一专业却有多条录取分数线的原因。

   如果考生所在地区的考生人数比较少,那么竞争压力相对而言也会小一些,同那些生源大省的同学相比,更加容易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另外,各地区的高考录取率是不相同的。例如,一个省的考生人数是100万,所有高校在这个省投放的本科计划总数是20万,那么这个省的本科录取率就是20%。倘若考生所在地区的录取率很高,那么压力就会小一些,在相同分数的情况下,就会比那些录取率低的地区的考生被录取的机会大很多。

(2)考生所在城市的教育水平要了解

   如果考生所在的省、市教育教学水平比较高,那么复习时就可以更加从容一些。因为自己城市的教学条件比较好,优秀的学生相比其他城市就会多一些。例如,一个省有15个城市,一个学生在某城市的考试排名在第1000名,但是他所在城市是全省教育教学最发达的城市,那么他在全省的排名就会比15000名更往前,甚至有可能是第10000名,这样他在报考的时候就具有了明显的优势。同样,如果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限,那么即使自己一直名列前茅,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好好努力才是。

(3)考生所在高中的教学实力要认清

   如果自己所在的学校是重点高中,历年高考成绩都在全市名列前茅,那么考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底气就足一些。因为优秀高中的教学质量一般来说是很稳定的,不太可能有大幅度的变化。只要考生能够跟上老师的复习步伐,高考成绩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如果自己所在的高中教学质量不好,自己就应该多下功夫了。多搜集重点高中的考试信息,并拿自己的成绩与之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在重点高中里究竟能排多少名,以便找到差距及时调整。

   在校期间,大家应该尽可能想办法问到一些数据,比如前几年年级排名前50(或前100、前120)的学生大多都被什么层次的高校录取。这样考生就能做到在填报志愿时心中有数。


2、高考加分别错过


   很多人都会羡慕那些拿到高考加分的考生,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获得了高考加分,无异于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高考加分并不是遥不可及,在每年年初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都会对高考政策性照顾加分项目给予明确说明。这其中,竞赛得主、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少数民族考生和烈士子女等都能获得相应的加分。在不同地区,高考加分的相关政策会略有差别,证明材料的办理时间和手续也有所不同,具体以当地招考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考生可以尽早向学校老师咨询相关情况,提前准备好办理“高考加分证明材料”的相关资料,以免因为在规定办理时间内相关文件、材料准备不充分,错失高考加分的机会。


3、身体素质是否会成为报考的绊脚石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规定了12种疾病患者或生理缺陷者不能报考普通高等学校,以及某些疾病患者或者生理缺陷者限制填报的专业。


   体检之后,每位同学都将接到针对体检结果列出的受限专业名单,这些专业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回避,一旦报考了此类专业,最终结果往往是被高校拒之门外。


   另外在报考时,还要考虑到一些专业是否适合自己的性别。女生在报考军队院校时要高度注意,除指挥专业不招收女生外,一般军队院校都招收女生,招收女生的比例通常约为本专业招生计划数的20%,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是,若招生简章上未写明招收女生的院校及专业,不招女生。此外,远洋运输、井下现场作业等此类专业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都不适合女生报考。


4、从家庭实际经济情况填报志愿


   每年的高考报道中,总有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考生,他们虽然接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却往往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无法进入大学。虽然现在的高校大多都有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并不能满足上学的一切费用。因此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结合家庭的经济情况,对所选专业理性对待。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以多考虑一些师范院校、军事院校,以及收费相对较低的农林、采矿、石油等专业。


二、 考生未来的发展定位


  填报高考志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填报志愿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怎样才能把志愿填报得“出神入化”?这就需要考生从自己的兴趣、志向和性格三个角度去认真的思考。兴趣、志向和性格中隐藏着学习的动力,只有符合自己兴趣的事,做起来才会更加投入,凡事有了兴趣才能够持久地做好。同时,考生也要明白自己的志向所在,从大的方面讲是志在文史、理工、艺术等方向,还是小到法律、工程、主持等专业,这些都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长远规划。再细致的人生规划也是要建立在自己性格的基础上的,因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职业将会使自己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兴趣主导原则


   在志愿填报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兴趣的重要性。要知道,自己在这短短几天里的选择,将要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去感受。这次选择会决定考生的大学生活是在轻松安逸中度过,还是在痛苦挣扎中度过。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考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是不是发自内心地感兴趣。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3.42%的考生对自己的专业兴趣有比较多的了解,其余接近70%考生对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是简单了解,或者不太了解。这无疑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发展造成了隐患。那么在填报志愿之前,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呢?其实,想搞清楚这一点,没有人能真正帮得上忙,心随所愿,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我们能做的就是对大学的各个专业进行研究,看哪些专业能够让考生发自内心地想去体验,也许这就是考生的兴趣所在。


2、社会需求原则


  如果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那么考生现在要做的就是去了解这个职业一般需要哪些专业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历,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是怎样的。如果还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这就需要考生向身边的家长和老师求助,请他们协助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他们的帮助下确定一个大概的方向。而真正的职业发展方向则需要考生通过在大学读书期间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才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3、性格适合原则


   不是任何专业对每一个人都合适。确定专业,首先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我们可以有理想,有志向,但这一切的大前提就是不能违背自己的性格。再喜欢、再憧憬的事情如果与自己的性格不相符,那么只好说服自己放弃,因为每个人都曾有过三分钟热血的情况。


   最痛苦的是这次抉择影响的绝不是几天、几周、几个月,考生要面对的是长达四年的生活,甚至是毕业后更长的职业转变期。虽然考生现在确实热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阅历的增长,考生或许会慢慢变得现实。考生会发现自己当初的选择其实并不适合自己的性格,或许应该在另外的领域寻求发展。


   由此看来,性格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不能忽视。目前有不少权威机构都提供性格测试的量表,大家可以选择权威的机构进行自己的性格测试,并请相关专家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对自己填报志愿将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 填报志愿资料的搜集


   高考备考阶段,考生的学业负担非常繁重,几乎所有可以支配的时间都放在了最后的冲刺上,无暇顾及其他事情。因此高考志愿填报的资料收集工作,就落到了家长们的身上。那么家长们在收集大量高考资讯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在这里,建议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当年招生政策等相关资料要备齐


   每年,教育部、省招生考试院等部门都会向社会各界发布本年度的招生工作规定、政策以及体检标准,虽然每年的变化都不大,但是在每年的录取过程中,都会有个别考生因为没有注意到政策中的细微调整而导致高考落榜。因此,了解了这些政策,就有了填报志愿的依据,就不会因忽视或违反招生、录取相关规定导致高考录取失败。


2、高校的招生章程及计划要搞清


   各个高校都会在高考之前对外界发布本年度的招生章程及招生计划。这些章程和计划是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填报高考志愿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招生章程将对录取方法等进行详细说明,而招生计划将显示出该校在各个省录取人数的分配情况,这些都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重要的参考资料。


3、相关专业介绍及背景资料要弄懂


   有许多专业名称看似相近,其实有很大的差别。如汉语言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之间就有很大的区别。不少考生和家长对专业的名称、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方向等内容知之甚少,往往是望文生义想当然地去认识一些专业,等到考生就读之后才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大相径庭,追悔莫及。另外,道听途说的事情也常有发生,最后所产生的影响只有考生自己承受。因此,在考前对专业及其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地了解是考生家长应该提前准备的“功课”之一。


4、学校的分布及城市人文环境要吃透


   由于报考学校所在城市与考生毕业后的发展空间息息相关,因此填报志愿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城市,这样就需要家长们对大学的分布以及大学所在城市的人文环境等信息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还应收集该城市、高校、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发展前景等信息。这样才能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做到稳中求胜,在志愿填报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5、各条分数线及录取情况要掌握


   家长要搞清楚近几年本省各批次录取分数线,招生计划及录取情况,包括录取率等内容。同时也应该对所读高中的高考分流情况做出统计(在上文已经谈到过),这些素材掌握得越全面、越细致、越准确越好。

十年寒窗,夙兴夜寐,为的就是以优异的成绩争取到理想的大学。因此,在有限的成绩条件下,高考生都主张不能浪费自己的高考成绩,上尽可能好的大学。但什么是好大学?985大学就是好大学?,211工程就是好大学?一本院校一定好于二本,二本一定好于三本?本科一定好于专科(高职)?要对学校水平的高低进行评价,首先要解决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985、211、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等只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否适用于学生个人,则是需要深入考察的。其实,学生个人对于学校的评价也是有标准的,只是很少有人将其显化并表述出来。在笔者看来,学生对于学校评价的标准应为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再具体地讲就是求学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有所成,毕业后获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职业?是的,上好大学就是为了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而这正是通过合适的职业体现出来的。所以我想,这应当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好大学标准。


   过去,我们一直按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一本、二本、三本、本科、专科这样的顺序来划分选择学校的,并且也的确获得了相应的回报。比如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一般都会比普通大学发展得好,本科生的就业质量也明显高于专科生。但上世纪末以来,确切的说是从1998以后,这一状况变得混沌起来,许多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并不比普通大学高,本科生的就业质量也不一定高于专科或高职院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越发模糊,甚至有颠覆原来顺序的倾向,以至出现了专科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本科生就业率高于研究生的现象。这样的现实令许多当年的高考生、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始料未及,以至于感慨道:既是这样,当年何必苦苦追求所谓的名牌、重点、一本、本科呢?那么作为后来者,今天的高考生应当记取怎样的经验教训呢?


   我想,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寻找事物背后的本质,从就业情况来看,重点为什么不一定好于普通?一本为什么有时还不如二本?本科为什么有时好不过专科?为什么原来通行的规则现在却行不通了?这是因为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学生的升学就业都由政府完全负责,政府必然对大学毕业生的分配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重点大学一般都会分到中央或地方政府重点部门,普通大学只能分配到一般的工作岗位,专科毕业后职位会更低一些,当然待遇也会按职位的高低有所区别。这就是过去规则所以通行的内在根据。但现在形势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1998年起,政府已经不再负责大学生的毕业分配工作,而是由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自主择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当然遵循着市场法则,这就是人才性价比的最大化。即人才要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人才的成本还要最低。而这必然就对大学生的职业及专业素质提出了更为切实具体的要求,如果仅有一纸文凭,却无相应的专业及职业素质,那么自然就会被市场淘汰。在此情况下,哪个学校的观念更新得快,学生专业素质更高,则它们的就业率就自然高,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就越好,再也不是过去的一本胜二本,本科胜专科了。


   所以,对于现在的高考生,要记取经验教训,要不重蹈覆辙,确保毕业后顺利就业,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就是要遵守人才市场的竞争法则,将自己打造成性价比最大化的人才,用自己的能力优势进行竞争。如果将李开复先生的话加以改造,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做最好的自己!而这能力优势、最好的自己并非先天具备,它需要通过某种专业学习将潜在的转化成现实的能力优势。所以学什么(专业)至关重要,除了职业素质(性能)的最大化,人才成本还要最低,于是,怎么学?在哪里学也就变得越发重要。而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等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业规划。所谓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其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具体来讲,是指在求学者完成文化启蒙阶段的学习以后,也就是在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的源头上(一般为初中毕业),通过对求学者的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及其他发展要素的特点)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正确认识,确定其人生阶段性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路线,然后结合求学者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等)制定学业发展计划的过程。换言之,就是通过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以确保通过学习成长为满足阶段性职业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学业规划应当成为我们决策高考志愿的指导思想,在它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应当考虑根据自己的特点及未来市场的需要该学什么样的专业,然后才是考虑哪些学校在此专业上有办学优势,最后才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确定具体的学校。


   现在,我们就会对“不浪费分数填志愿”这一基本指导原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谓不浪费分数,即以自己的分数选择最合适的专业,在所定专业上选择最有办学优势、并且最有可能被录取的学校。而不再是简单地依照录取批次对学校的优劣进行判断,认为一本胜二本,二本胜三本,本科胜专科。



志愿填报黄金法则


  专业冷与热神马都是浮云


  填报志愿时,各专业的就业率无疑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只有70%的就业率更是让考生和家长心惊胆战。于是大家争相挑选“热门”专业,以为这样便能为四年后的就业买下一份保险。


  以就业率作为高考志愿填报的风向标,很简单,很实用:冷门专业意味着社会需求少、就业率低,热门专业则表明就业率高。


  它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将它无限放大。第一,我们不能由就业这一个要素来决定自己在四年里应该学什么;第二,此时的“热门”并不代表今后会一直热门。

  

  志愿指南


  社会环境、市场行情对就业有影响,对专业的选择有干预,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专业掩埋之下的真正能力。笔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多年,对此感触颇深。就业竞争的关键是个人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不是“冷”学科和“热”专业的比拼。


  一个“热到发烫”的专业里,也有同学找不到工作;很冷门的专业里,却有“牛人”可以任意挑选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所以,对不同的人而言,专业与就业(以及收入)的关联程度是不同的。有没有好工作取决于在大学四年做了什么,而不是取决于考进了什么专业。


  温馨提示


  很多企业在录取大学生时,看重的不只有专业成绩或绩点(GPA),还有学生扎实的基本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比如,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著名跨国公司管理培训生招聘都是不限专业的,他们看重的是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软”技能,而不关心你是否是会计、经济管理科班出身,专业成绩是否都为A。因此,专业对就业的影响都没有我们想象那么重要。其次,我们的专业设置和市场是脱节的,前些年拼命招生的计算机、英语、国际贸易和法学等专业在当时可谓是“热”极一时,现在再看看他们的平均就业率,你就会发现它们已经很“冷”了。


  性格、兴趣最给力


  不管学习什么专业,我们都要遵循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更实际的就业优势、留学优势等问题。我们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性格,发掘自己的兴趣。


  性格是指人在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人与人之间最核心的差异。心理学家海伦·帕玛把人的性格分为九种: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艺术型、理智型、疑惑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根据长期调查研究表明:不同性格的人与各类专业、职业有不同的匹配关系。


  职场中,很多企业在招聘新人时,也将性格测试放在重要地位。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的性格与专业、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


  志愿指南


  挑选专业时,首先就要清楚自己的性格和兴趣,若能与专业相匹配,学习中会更快乐,工作后也更能得心应手。反之则会不适应、困难重重,给个人的发展造成影响。


  职业咨询师在做职业规划时,经常会告诉大学生们:人生应该择己所爱。


  很多中学生埋头于书本,应付没完没了的测验和考试,这让他们没有时间再继续中小学期间的兴趣爱好,甚至让他们忘记了:我擅长什么,我喜欢什么。


  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的帕森斯认为,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涉及三个主要因素: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对自我爱好和能力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匹配。这个理论同样可以用到专业选择上来。


  由于国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小学的缺失,导致同学们对自己的兴趣、对专业和职业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那么我们在高考前后能做的切实可行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济条件、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学生朋友们可以自我探索,可以通过朋友、同学和家人来告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自我探索包括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提问。在安静的、无压力的环境下,不妨问问自己:有哪些活动和事情想起来就让我觉得有劲?这些事情和活动又体现了自己怎样的能力和特长?我理想的学习环境或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我希望有怎样的休闲生活?我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别是什么?如果对这些问题都有清晰的答案,那么专业的选择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温馨提示


  据调查发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和父母一起商量决定的人最多,占到调查人数的56.7%;其次是与老师商量决定,占调查人数的20%;15.9%的人自己决定;而依据职业测试、心理测试专家建议的有7.4%。可见在报考志愿时,很多学生是与父母或老师商量决定的,甚至有家长代替孩子作决定,如前面提到的许文妍。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心切,没有顾及“90后”孩子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加之如果对信息收集不足,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提及:大学生中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占64%,数据高得吓人。不是说这都是家长的错误所致,而是希望告诉准大学生们,在志愿选择上要更加积极主动。


  专业与学校冲突将错就错是艺术


  同学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好大学的心仪专业分数线很高,想读这所大学,意味着要放弃心仪专业;而如果以专业优先,可能就要放弃这所大学。对此,该如何抉择呢?


  我的建议是,如果所学专业不让自己难以接受,应当优先考虑学校。正如前文所述,专业对人的影响很重要,但好学校的环境、氛围等对人潜移默化的塑造影响更加深远。


  志愿指南


  如果出现专业与学校冲突的情况,甚至专业选择失误,千万不要破罐子破摔;要相信,大学教育完全可以弥补你的损失。


  首先,许多学校都在尝试按大类招生或对学生开展通识教育,这些都可以弥补专业教育的缺陷,加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其次,很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让学生进大学后可以重新选择。再次,在转专业不成功的情况下,学校还提供有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和跨校辅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温馨提示


  大学对人的教育和培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除了专业的学习,学生应当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具备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从而有助于选择一份适合的工作。


  填报志愿时的几点思考


  第一,志愿调剂是“服从”还是“不服从”。如果大家把前面内容看懂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有了。如果更看重学校一些,那么自然是服从调剂;如果对某专业深爱有加,并且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来年再战,那可以考虑不服从调剂。当然,现实抉择没这么简单,这个问题应该和父母、老师进行充分沟通,有时怕是当局者迷。笔者个人倾向于服从调剂。


  其次,如何看待家庭影响。生活中,家庭职业对学生的影响呈现两个极端。比如,在父母都为医生的家庭中,可能孩子受到环境的影响非常想做医生或坚决不做医生。对于这种情况,要理性看待,不能因为对父母的崇拜而盲目选择,也不能因为片面了解而盲目拒绝。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指导时,也不能完全依据自己的喜好,要尊重孩子的性格和兴趣。家长扮演的是一个帮助者和建议者的角色,真正的决策者应当是孩子本人。


  第三,所选专业与今后就业相关度不大怎么办。比如电子商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跟今后的就业相关度较低,不像医学专业毕业生多半把就业目标瞄准医院。如果你选择或被调剂到类似的专业,该怎么办?首先要清楚,大学教育更多的是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只要好好学习,今后的就业面会相当宽广;其次,要在大学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喜欢的职业进行结合,为今后找工作打下基础。


  最后,享受优惠需要付出“代价”吗。某些类别的学校或者某些性质的专业,会在录取时给予降分优惠或就读后的物质补助。但它们也会在你毕业和就业时提出一些限制条件,有些是政策性的,例如国防生政策、免费师范生政策等,所以同学们在选择之前要吃透政策,慎重决定。



相关推荐:

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之24大热门专业报考指南一览

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之十大适合理科生的热门专业排名

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之文科女生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权威专业的中高考学科培训

雄厚师资,优化方法,专注提分,提供最实用的学科解析及试卷干货。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