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最新动态
大家都在看
2016上海高考:遥看未来的高考方向
2016-06-24 15:16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中学栏目编辑
初夏细雨中,当外语科目考试交卷铃声响起,2016年高考于6月8日下午5时落下帷幕。5.1万名上海考生挥别自己中学年华的时刻,上海高考也向“3+1”道别——沿用多年的“3+1”科目组合退出历史舞台,明年起沪版新高考方案正式实施,其中首门学业考的等级考此前先行完成,“3+3”的新时代已然到来。(更多2016上海高考内容,尽在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
当下,上海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考方案也已历经数十载曲折沿革,几乎每一步,都走在全国前列。在最新科目组合方案正式铺展之时,大家关注:这一可能是许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考试,如何嬗变?
上海高考“原点”考7门
其实,上海高考最初没什么“几加几”,只有一个实打实的“7”。
上溯“高考”在这座城市的原点,是1950年华东区公立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这一年,国立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商学院、江苏医学院、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华东药学专门学校(原国立药专)、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九院八十三系科组,共招男女一年级新生5232名。考试科目有:政治常识、国文、外国语(英、德、俄)、数学、物理、化学、中外史地,一共7门。
此后几经变迁,到了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试科目才文理分科——理科考试科目为7科(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生物),文科为6科(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此后,考试科目稳定了相当一段时期:在统考语、数、外、政之外,文史类是“4+2”;理工类是“4+3”。
“3+?”框架的变迁史
在上海高考史上,1985年是个重要年份。这一年起,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分别减为“3+2”共5门。同一年,上海取得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验权,率先进入了以高中会考制度建设为核心的高考制度改革和探索期,逐渐建立起高中毕业会考和会考合格证书制度,并对全国其他地区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也在全国首次实施自主命题。第一年的作文题是《知足常乐的争论》。
更为重要的是,上海高考在“3+?”的框架中一步步变化。那时,全国相当多的省市实行会考基础上的高考,也就是“3+2”。即文科在政、史、地中任选两门加考,理科在理、化、生中也任选两门加考。这一科目组合,与当时全国大趋势相符,考虑到为学生减负。然而这也受到不少质疑:是否会引发严重的文理偏科?
高教专家、上海大学叶志明教授回忆起,考虑到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知识,同时兼顾减负,上海高考的科目组合向“3+1+X”发展。“3”指语、数、外;“1”指政、史、地、理、化、生的任一科;“X”指大综合,即6科的综合,但又分为文综和理综——文综的文科知识占三分之二,理综的理科知识占三分之二。此后改革进一步延续,2012年,上海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实施“3+1”科目组合。“语数外”必考,文科生在政、史、地中选考1门,理科生在理、化、生中选考1门,考试时间也由两天半改为两天,“综合科目”被取消。
这样的组合也并非完美。一方面,必考科目以外,仅有一门选考科目,这个“1”更加关键。不少考生、家长将其作为一个考分最大化的技术问题来考虑,而非偏重学生兴趣和志向——科目之间的“调整分”是加是减,难易度大年小年的传闻等因素,才决定最终选择哪个“1”。同时,这也将“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强化。
值得注意是另一条“副线”,那就是“立交桥”的初建期。1993年,以上海工业大学“面向社会,自主招生,择优录取”改革为标志,上海开始进入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为核心的“探索扩展期”。2000年起,上海进入“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整体建构期,为学生松一道高考的索,添几架成才的梯——
从自主招生,到春季高考、专科层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三校生”高考……一步步推进,令过往的“黑色六月”不再“局部高温”。
选“本”选“专”分流赴考
当今天高二的学子,暑假后升入高三,他们很快就会成为2017年新高考的先行者。或许不少人还没有意识到,2017年同样是中国恢复高考40年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中国教育将在新一轮招考制度综合改革的试点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在2017年6月7日开始倒计时一年的时刻,人们挥别的决不仅仅是最后一个“3+1”高考,更多的是想与一种传统的高考模式说再见。从“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唯、一、独”,变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分类、综合、多元”。从而,为寒窗十余载的莘莘学子创造出更多的高等院校入学机会,而且是个性化的机会、自主性的机会。
明年正式全面实施的沪版新高考方案,终于破题。破了“唯分数论”,有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参考;破了“一考定终身”,不再把个人未来的“注”全押在高中3年终了的那两三天;破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为“高考两分”可以选“本”选“专”分流赴考,不必人人陪考“3+3”,为愿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开辟了发展大空间。
高考并不是不要考,但它与“+3”的学业考只是“两依据”之一。高中生们可以不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选好自己的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一个最有意思的变化正是:高考天数从最早的3天、变为现在的2天、直到2017年的1天,也就是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
除了这两门科目,外语及其它“史地政、理化生”的“+3”科目不仅能选考,还能选择考的时间。按照“随教、随考、随清”原则,学业考六大科目任选其三进行等级考,“即时考、分布考、选择考”,将考试时间拉开了,将考试负担拉开了,还将考试权重拉开了。而且,外语考试一年可考两次,减少了高利害考试的偶然性,减轻了考生及家长心理负担和压力。今后,外语以及其他学业考中的等级性考试,都在探索多考的可行性。
明年此时,以及将来,高考或许永远不再会是那座标注考分的窄桥。
相关推荐: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