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最新动态
大家都在看
高考生如何有效利用考前五个月?
2015-02-02 12:25
来源:新东方整理
作者:中学栏目编辑
时光飞逝,距离2015年高考,还剩4个多月的时间,对于高考生来说,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两个角度分析了一下这段时间应该做一些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从高考的规律上来看,备考时间一般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基础阶段(1月中旬前)
学习目标不以死记硬背为主,理解考试范围的内容,初步掌握每个科目的知识框架,对每个知识点熟悉。
强化阶段(1月中旬——2月下旬)
会整合知识,搭建每章知识框架,能够较好的衍生每一章知识框架中涉及的相关题型以及解题方法。对知识点做到精细化,将状态调整到应试化,将知识与题型融合。
深化阶段(3月、4月)
研究考试大纲,收集高考信息,在已经强化复习的基础上,为了更高位的理解知识便于学习。例如专题化学习,将真题和专题结合起来,专题在前真题在后。
冲刺阶段(5月,高考考前)
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式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复习调整。研究考试技巧,通过模拟考试找感觉。
四个阶段来看,说明每一个时间段考生都有相对应做的事情,从目前的时间上来看,很多学校复习还是处于第一轮复习阶段,也就是“基础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给众多基础暂时不扎实的考生提供了一些时间,说明很多考生现在努力还来得及。要不然过了这个阶段,就不是打基础最好的阶段了。
二、从整个考前的这段时间和往年的考生复习状况来看:
从高考前一个月开始盘点:
5月份
尽管这个月是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可是对于考生来说,五一假期后立即投入模拟考试,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特别是面对一次大考,考试之前要预留几天复习,考试进行两天,之后休息两天,然后讲评试卷,这样整个上旬就过去了,五月份还要留一周时间要填报志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的备考效率产生影响。
填报志愿期间,尽管学校没有停课,可是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做各区模拟卷为主,当然各区的模拟卷与高考卷差距明显,当然,加上一些学生在考前一月心态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学生处于紧张状态中,对备考也有不利的影响。五月下旬开始,一些重点学校开始停课,以自由复习为主,但是离高考时间却很近了。
整个五月,客观的原因左右着大部分学生,让学生很难静心复习,特别是很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复习,所以说这个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效率不高,用一句话来说:时间给格式化了。
4月份
这个月与5月份有点相似,月初考生都要参加1模考试。面对这次考试,学生和家长都比较慎重,因为很多人打算以这次成绩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同时也是高考前一次重要的练兵,一些区的考生第一次尝试综合卷。
当然这次考试中,以往年的情况看,半数以上学生发挥得不理想,要么就是对试卷不适应,要么就心态影响发挥,要么就是没有复习好,甚至一些学生面对文综、理综卷无所适从,一模考试更能暴露考生存在的问题。当然从时间上看,准备时间、考试时间、讲评试卷时间、基本上就用去了十天。
剩余的时间基本上做其它区的试卷,考试、讲评、再考试、再讲评,你还没有来得及把各区试卷都做一遍,这个月就过去了。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月是考试专用月。
3月份
春天来了,高考倒计时一百天的计时牌挂在教室里,很多地方进行着所谓的“第二轮复习”,走马观花式的复习,让很多学生抓不住重点,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暴露的问题已经在记忆中渐行渐远。
这个月,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清晰又迷茫。有时候我常对部分复读生开玩笑说:“你能记起来去年三月份学了哪些东西吗?或者说三月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他们多数都回答说:“是不怎么记起来”。说明这个月的时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模糊的,不是他们时间观念不强,而是折射出他们学习效率不高。
2月份
受到传统节日——春节的影响,再加上学期的结束,一些考生带着疲惫,想在春节这段时间修正一下,对于绝大多高中生来说,这段时间学习效率肯定不高,甚至一些学生不学习。
春节过后几天,学生学习状态也很难保证。有的学校补课早,在初六左右就开始上课,有的学校在2月末才开始上课,无论是处几开始上课,学生面对新的学期,都需要适应和调整,2月本来时间就短,当很多学生状态恢复之后,时间已经到了三月了。
1月份
这个月中旬有期末考试,很多学校在期末之后要补几天课,同时还有春节,一月份是一个学期的结束,很多学生已经身心疲惫,加上很多考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处于成绩的低谷阶段,在士气上受到影响,整个一月份对众多考生来说,学习效率都不高。
因此,在即将到来的寒假是蓄积能量的时节,经过一个寒假的积累,一个寒假的等待,然后等到“惊蛰”的时候到来。那么寒假的时间如何利用最合理,不同的学生利用方式也不同,但不管怎样,这段时间都是你做最好自己的最好时间段。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