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高中>正文

高一历史材料题月考复习题资料精选

2021-03-23 09:58

来源:

作者:

  初高中历史教材有较大区别,从体例上看初中是通史编排的体例,高中则是专题模块式;从内容编写上看,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对高一学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且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高一只有重视学习方法,才能够学好历史。

 

1、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据此回答:

(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

(2)请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答案:

1)并不矛盾。这两段话是分别对科举制度前期和后期所起不同作用的评价

2)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客观形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限制了新型人才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搞清两段引言的含义,前者是肯定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后者是抨击其消极作用。在早期阶段,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解答该题要紧紧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科举制。

 

点评: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其演变规律:(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体现了公平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3)科举制逐渐完善,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东西方文官选拔制度有重要影响。但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为八股取士,日益僵化。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口号,也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到去年,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这个口号就明确地提出来了。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初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怎样的职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具体历史条件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答案:

1)既是统一战线组织,又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解析试题分析:(1)问需要从统一战线和人大职权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政协既是统一战线组织,又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问可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改造及影响等角度思考,注意材料信息到去年,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这个口号就明确地提出来了

3)应从扩大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和政党制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点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复习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三大基石,掌握三大制度形成的过程,认识其源头和发展演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苏维埃制度的比较,认识民主集中制是两者最大的相似之处;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古代、近代政治制度同西方的代议制进行联系比较,突出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的特色。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材料二  Our constitution does not copy the laws of neighbouring stateswe are rather a pattern to others than imitators ourselvesIts administration favours the many instead of the fewthis is the why it is called a democracy

——Perices

材料三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是牺牲封建的所有制以拯救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详情我们虽然不大清楚,但是梭伦在也的诗中自夸说,他清除了负债土地上的抵押柱,使那些因债务而被出卖和逃亡到海外的人都重返家园。这只有通过公开侵犯财产所有权才能做到。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pattern”一词在英文里有模范,式样,模式的意思,请分析文中“pattern”一词具体指什么?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为什么改革还得到人民的支持?

 

答案:

(1)指导思想是社会公正与阶级调和。 

(2)pattern具体指雅典民主政治的规范,包括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的运作方式。

(3)尽管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但是这种侵犯是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所以得到民众的支持。

 

解析试题分析: (1)可从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中归纳出来,注意材料信息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2)要能读懂材料二的英文意思,可知“pattern”的含义为完善的雅典民主政治规范,具体内容指雅典民主政治的规范,包括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的运作方式。

(3)掌握梭伦改革的特点及作用;尽管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但是这种侵犯是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所以得到民众的支持。

 

点评:道材料解析题的设计,都有其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和设问,一定要理解其意图,考虑这道题考查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认识,认识应达到的高度等。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 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便利条件。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

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罗马法与元朝的行省制度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答案:

1)相似之处: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不同:罗马帝国行省总督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元朝行省长官拥有军事、行政大权,但受中央政府节制。

2)相似之处: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不同之处: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元朝法律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他们在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上都是不平等的。

3)影响:罗马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帝国的统治;成为世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4)认识: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先进的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解析试题分析:

1)第一问元朝行省制度设置结合教材知识即可知道,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的设立依据材料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第二问依据材料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结合所学知识,元朝行省长官的权力对比回答即可;

2)第一问注意考查点形式上,依据材料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它们演变的 相同点: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第二问依据材料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即可回答。

3)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罗马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帝国的统治;成为世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4)题是开放式题目,主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实际考察东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古罗马法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古罗马法制的演变及影响,比较中西方早期政治差异及原因;认识人类政治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多样性。

 

5、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 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 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 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 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比利时人南怀(1623-1688), 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 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 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 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一一《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 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材料二 200 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 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 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 便有罪恶感。然而, 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 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 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 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 民为重, 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 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 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 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椎崇。

( 2 )依据材料二,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比较)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 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 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 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一一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 3 )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 4 )综合上述材料, 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

 

答案:

(1)潮流:西学东渐”(或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播到中国)

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2)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四项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

(3)“五四以前: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一中国文化的眼光去欣赏西方文化。

“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前期倡导民主和科学, 后期宣传马克想主义, 是在用新文化批评旧文化。

(4)变迁趋势: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于世界潮流;由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学西传西学东渐

 

62011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40周年,这一运动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马克思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在1871328日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材料2: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尝试指的是什么?巴黎公社是怎样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的?(6)

(2)据材料2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恩格斯观察这一问题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8)

(3)有人认为巴黎公社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是资本主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结合法国历史谈谈你的看法。(6)

 

答案:

(1)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由公民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社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这充分“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即推翻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

恩格斯观察历史问题的主要着眼点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 这种观点错误。19世纪70年代,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发展时期,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法国的资产阶级统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主要是因为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即民族矛盾引发阶级矛盾,才导致了革命的爆发。19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仍然继续发展,也说明了巴黎公社并没有敲响资本主义的丧钟。

 

解析试题分析:

(1)问关键是要理解巴黎公社运动的实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3)在民主制度建设方面,有许多创新的做法,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2)第一小问的解答主要是准确理解恩格斯的观点;第二小问应当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角度来解答。

(3)问实际上考查巴黎公社运动的影响。题目中的说法夸大了其影响,要注意从法国历史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论证。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一次突发性的城市武装起义,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因而革命失败也是必然的。然而,意义却是深远的,但教训也是深刻的。

 

 

更多关于中学免费复习资料或者留学免费资料,可以在“上海新东方”微信小程序里领取。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题型练习。且一些免费课的课程质量非常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上海新东方官方电话:4007021021。扫码收藏上海新东方小程序,更多最新中高考、留学资讯尽在上海新东方。

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方上海学校微服务】,为您提供课程咨询、优惠活动、新闻查询、学习资料包领取等功能服务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