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高中>正文

历史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复习题资料

2021-03-05 10:08

来源:

作者:

现如今高考对历史知识点的考查难度下降且相对集中,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和理解,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以基础知识为主,以专题的形式将教材的知识重新组合和归纳,使之体现教材的规律性和整体性,突出主干知识,这样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宋徽宗时期,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这表明

①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②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

③以前坊市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④“侵街坊廊钱”的征收根源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是因为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并不是苛捐杂税。

 

 

李贽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

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与传统的“重农抑商”、“重本轻末”的思想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选D

 

 

恩格斯指出:“原来,在(德国)资产阶级借以组织起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其中该“机构”是

 

A.内阁 B.联邦议会  C.帝国议会 D.巴黎公社委员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该“机构”是指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机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可以被无产阶级用来进行合法的政党选举活动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显然,该“机构”既是资本主义政治机构组成部分之一,又要体现工人阶级的普选的民主性,所以C项德国的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普选民主产生,符合题意,A内阁不是普选产生,D巴黎公社委员会是普选产生的但不是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组成部分之一,B联邦议会是资本主义组成部分之一但不是普选产生。所以,ABD不正确,故选C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由平民出身、从事贸易或其他资本主义冒险事业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相应发展。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西欧很多国家中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同贵族分享权力,因为出身不再能保证贵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垄断。富有的资产阶级花钱买地产,模仿贵族的习惯和爱好,成了遍及欧洲各地的寻常的事。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

B.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改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供的信息是: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经济、政治实力增强,而传统的贵族势力却相对削弱。ACD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B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与唐甄观点基本一致的是

 

A.韩非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唐甄认为“帝王皆贼”,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两人的观点基本一致。A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B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C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选D

 

 

孟子尖锐地指出“以力假人者霸”。朱熹说:“(春秋)五霸则假借仁义之名,以求济其贪欲之私耳。”材料体现了春秋时期

 

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仁爱思想的发展

B.各国君主们对仁义显得没有兴趣,不耐烦

C.私学兴起,的活跃,仁爱思想得到了深化、发展

D道精神已经变味,带上了功利色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孟子和朱熹都认为:春秋五霸极假借仁义之名称霸。春秋时期靠假仁假义而成就功业的霸主,只是把“仁”当作一种手段,儒家倡导的“仁”包含的原始素朴的仁道精神已经变味,带上了功利色彩。故选D

 

 

马克思认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掠夺

 

A.给亚、非、拉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B.有利于落后地区旧制度的瓦解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殖民掠夺(掠夺金银、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黑奴)……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说明马克思的这段话主要强调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使人们获得了解放灵魂的自主权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沉重打击了宗教神权与贵族特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意思是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成为义人。从材料中的因信得生以及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刻感到自己已经获得重生,等得知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垄断与上帝沟通的权力,主张人人都能直接与上帝沟通。打破了教会的独裁。因此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宗教改革只是在信仰范围之内进行的改革,他们的宗教哲学思想依然带有神学的印记。故选A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正确反映了新儒学外儒内法特点。B项错误,因为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项的全面吸收与西汉吸取秦亡教训,避免严刑峻法不符。故选A

 

 

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B.加强专制皇权

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扩大统治区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的理解。“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有利于减少地方割据的地理优势,A 项正确;划分行政区属于地方制度,与加强皇权无关,B 项错误;CD 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可排除。故选A

 

 

“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的制度

B.垄断食盐经营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

C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D.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盐铁官营的目的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的信息,古代各朝政府之所以都采取盐铁官营,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巩固政权。盐铁官营从西汉时期开始,A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阐述;宋元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D项错误。故选B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身心担心无法依靠)。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贾谊所说“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指的是西汉的王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汉初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诸侯王势力膨胀给中央政权造成严重威胁。所以他建议统治者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成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其中与资本主义精神不相符的史实是

 

A.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B.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激发人们对黄金的渴望

C.持续400余年的黑奴贸易

D.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以根据时间判断,题干中的“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于16世纪宗教改革之后,ACD都符合这一时间限制,而且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发生在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前。故选B

 

 

“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论为基础的,……”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A.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纲领是以科学家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这反映出科学影响人们的思想。ABD项均与材料表述不符,故选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实行代议制民主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故D项表述错误。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复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导致这种全球体系形成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殖民扩张  ③工业革命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运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④飞机是在20世纪初发明的,与题干的时间不符合,故排除含有的选项,选D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即保持历史的原始面貌,ABC都和这一原则不符合,故选D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东西方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工商业城市衰落,英国、荷兰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BCD均与史实不符,故选A

 

 

冯友兰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①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比较注重追求道德境界②文艺复兴着眼于人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种貌似退步的进步思潮③老庄道家和中国的道教均以天地境界作为追求的目标,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④世园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对天地境界的精神追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也重视伦理道德,①正确;文艺复兴运动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着眼于人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种貌似退步的进步思潮,②正确;道家和道教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世园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对天地境界的精神追求,③④正确。故选A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极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题干说明苏格拉底主张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要用专门的政治人才,实质上是批判直接民主制不注重公民参政素质,容易导致民主权利的滥用与误用;BCD三项是对题意的曲解或片面理解,可以排除。故选D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权威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即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人性的解放。故选D

 

 

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到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D.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反映的“史学的对象是史料,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等信息,可以知道,傅斯年强调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考证。故选D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则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祖先)、“同姓(即有血缘关系)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可以看出,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关系的作用,认为血缘关系近的更能够同心同德。故选A

 

 

有启蒙思想家说:“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主张通过“一种结合的方式”使得大家共同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财富和自由,实际上一种社会契约,赋予结合者以权利和义务,按照“社会契约论”建构政治制度。ABC三项都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点,故选D

 

 

报载,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有人拍卖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史学家李维名著《罗马史》,纸张已变黄发脆,一张张翻阅都很困难,竟以10万英镑高价成交。你认为这一文物是

 

A.真迹而价值较高     B.同时代的仿制品     C.后人制伪无价值     D.真迹而价值不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8世纪后,才开始传入西方。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罗马还没有纸张,所谓李维名著《罗马史》手稿肯定是假的,后人伪造的。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秦始皇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为了巩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迁3万户居民到河北、榆中,垦田生产,开拓边疆。东汉以后,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陆续向内迁徙。魏晋时,内迁活动更加频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自西晋末年至宋元时期,每一次北方大乱,都促使北方民众纷纷南迁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地。

材料二 江西向湖南、湖北的移民活动始于唐代,结束于清朝中叶。其间迁移高潮迭起,尤以元末明初移民的声势最为壮观。因此有江西填湖广的谚语。两湖则早在元代以前就开始了向四川的移民。明末清初,由于天灾人祸,四川人口锐减。清政府鼓励移民入川,数以万计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十几个省的移民来到巴蜀大地,故民间有湖广填四川之说。清道光以后,我国人口大量向关外、口外迁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内外出现了移民实边的议论。光绪时东三省全部开禁,内地移民涌向关外,东北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口外蒙古地区也于光绪年间开禁放垦。尽管“走西口”也是习惯性的人口迁移,但由于自然条件等种种原因,移民规模比“闯关东”要小得多。

材料三 秦汉至魏晋,黄河流域人民为逃避战祸,不断迁往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隋唐时期,中国商人大量移居海外。明代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郑和七下西洋等原因,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增强,有更多的中国人前往东南亚各地经商和居住。

材料四 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始,华工大批出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国的海外移民有1000多万人。近代中国向海外移民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摘编自李传永、李恬《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分)

2)材料四显示了近代中国人口迁移呈现怎样的新特点?简析其原因。(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影响。(3分)

 

答案:

1)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迁移;中原地区居民向南方迁移;内地向边疆地区迁移;国内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向海外移民;一般是人口稠密地区向人口稀少地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开发性移民。(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

原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是出于对先进文化的向慕,而中原战乱使他们趁机入主中原;中原居民南迁主要是躲避战乱;内地居民迁往边疆是由于人口压力和政府推行的移民实边政策;国内人口移居海外是为了躲避战乱以及远洋航行的发展。(4分)

2)新特点:空前规模地向海外移民。原因:近代列强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2分)

3)经济方面: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加强全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平衡性;促进落后民族的进步,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1分)

政治方面:促进民族融合和边疆巩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分)

文化方面: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地的扩散。(1分)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秦朝:移民开拓边疆;魏晋:五胡内迁;西晋-宋元:北方人民南迁;唐-清: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实边走西口闯关东;秦汉-隋唐:迁居海外。原因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

2)从材料四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大举向海外移民;原因从列强对华的侵略掠夺分析。

3)注意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评述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影响。

 

 

更多关于中学免费复习资料或者留学免费资料,可以在“上海新东方”微信小程序里领取。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题型练习。且一些免费课的课程质量非常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上海新东方官方电话:4007021021。扫码收藏上海新东方小程序,更多最新中高考、留学资讯尽在上海新东方。

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方上海学校微服务】,为您提供课程咨询、优惠活动、新闻查询、学习资料包领取等功能服务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