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最新动态
大家都在看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之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2017-08-16 13:36
来源:新东方整理
作者:网络编辑
一、 斯大林模式:
1、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2、在斯大林领导时期,形成了后来被称作斯大林模式的经济、政治体制。即经济上的高度计划性和政治上的高度集权性。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
1、背景:
(1)1920年代中期,在新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初见成效。但是国家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济相当落后。斯大林决定走一条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
(2)斯大林中止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具体措施:
(1)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在建设项目、资金、劳动力等方面,实行向重工业倾斜的政策。一五计划完成时,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过半,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农业国。
(2)1933——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
3、影响: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既让苏联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侵袭,又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因而后来成为许多发展中国的效仿对象。
(2)但是这条道路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排斥市场经济,导致国民经济发汗比例的失调,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
(1)新经济政策初期,苏联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方面采取自愿的原则。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
(2)斯大林担心农业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因而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公共耕种制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国营农庄,以实现机械化的集约耕种。
2、具体措施
(1)1929年11月,斯大林法表《大转变的一年》,标志着农业集体化发展成为“全盘集体化”运动。
(2)国家成立“全盘集体化地区委员会”,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各级政府以行政力量迫使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3)1937年,以集体农庄为组织形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最终完成。
3、影响:
(1)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改变了农村的所有制形态,支持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2)但是这一政策片面追求集体化的速度,采用强迫手段乃至暴力手段,违背了自愿原则和经济规律,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四、肃反运动
1、背景:
(1)从1920——1930年代,联共(布)党内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之风越演愈烈。斯大林逐渐抛弃了列宁的集体领导原则,个人专职成为苏联政治体制的特征。
(2)1934年12月,联共(布)中央领导人基洛夫被刺。斯大林以此事为由,提出“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开展“肃反运动”,清洗党内的反对派。
2、影响:
这场一直持续到1930年代末的肃反运动,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给苏联社会造成了严重创伤,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
相关推荐: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