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最新动态
大家都在看
最齐全的《文化生活》复习资料!你需要的都在,收藏慢慢看
2017-08-14 13:19
来源:新东方整理
作者:网络编辑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各有特色
一、文化
含义:相对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内容:具有意识形态性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对个人的成长中,也表现在对民族和国家历史中。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文化、政治、经济联系
(1)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
(1)国内: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文化”关系国家安全,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3)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影响的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消极被动、虚无飘渺)的特点
①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深远持久的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对人的塑造表现
1.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表现:民族节日在文化遗产
A、民族节日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文化遗产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2)文化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途径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更为直接的方式)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
①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②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
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优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地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新传媒的出现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时间)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角度)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变迁,满足需求,则起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阻碍社会进步,则起消极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变化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教育△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作用(功能)
①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造者应自觉投身于群众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文化创新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注意:(1)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2)要体现时代精神,是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是,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三、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时间:历史悠久】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发展时期 |
春秋战国 |
秦的统一 |
汉代 |
隋唐 |
明清时期 |
影响 |
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
具有划时代意义 |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
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汉字
文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特点: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三)中华文化衰败的原因
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内涵丰富】
(一)表现
1.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1)文学艺术
①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③地位: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地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形成区域文化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到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内涵: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求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兼收并蓄→积极成分】
(2)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重要性)
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勤劳勇敢:优良品格,奠定中华民族立业根基)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变化是不断丰富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必要性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爱国主义-核心-民族精神 改革创新-核心-时代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特点
(1)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
(2)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2.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市场(根本原因)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影响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
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表现:①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推动生产的发展;
2.忧
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表现:①肆意生产、销售虚假的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迎合低俗趣味③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内容),为人民大众所喜
闻乐(形式)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多种类型、多样风格、先进、健康、有益)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一)为什么
1.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历史原因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现实原因
(二)是什么
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基本特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如何做
1.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主动担当、文化自信→充分肯定,坚定信念)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四有”公民——根本任务和目标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途径
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文化: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营利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一、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什么
核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原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二)为什么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三)怎么做
国家
1.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两想两精神一观)
③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内容:(重要!!!)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①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以诚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个人
1.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中考热点资讯
大家都在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