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电话 置顶

新东方网>上海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优能高中>高考>高考政治>正文

2016年上海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政治知识点归类整理

2015-11-04 10:28

来源:新东方优能中学

作者:中学栏目编辑

2016年上海新东方高考政治频道为高考生家长们提供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政治答题技巧,高中政治高考复习方法,高中政治必考知识点,高中政治复习要求,高考政治试题解析等最新最全信息。同时提供高考政治第一时间动态,更多高中政治信息尽在上海新东方。


                                                 2015年上海市会考考点知识归类整理



一、识记类(25%,约30分,含时事分值)

经济

1. 识记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地位

2. 识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3. 识记消费结构的分类

4. 识记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5. 识记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6. 识记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7. 识记债券和股票的含义

8. 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9. 识记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0.识记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11.识记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12.识记宏观调控的含义

政治

13. 识记政治的含义和核心

14. 识记国家性质含义以及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15. 识记国家政权含义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6. 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17. 识记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8. 识记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19. 识记我国国家司法机关的组成

20. 识记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也是我国司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21. 识记民主的含义

22. 识记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23. 识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24. 识记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25. 识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

26. 识记国家主权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内容

27. 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8. 识记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涵

29. 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0. 识记国际组织的含义及作用

31. 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

32. 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

哲学

33. 识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34. 识记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5. 识记运动的基本形式

36. 识记实践与认识的含义 

37. 识记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38. 识记联系的含义

39. 识记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二、理解类(30%,约30分,包括例举、比较和运算)

(一)无限定类理解(主要为例举)

经济

1. 理解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理解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 理解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及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理解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5. 理解消费者的权利

6. 理解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重要作用

7. 理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8. 理解我国税收的本质

10. 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1. 理解企业和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目标

12. 理解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和作用

13. 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4. 理解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

15. 理解市场经济的作用

16.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标志和特征 

17.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原则

18. 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政治

19. 理解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20. 理解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1. 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含义和本质

22. 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与对敌专政的结合

23. 理解人民军队的重要地位和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24. 理解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25. 理解青少年学生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做法

26. 理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

27. 理解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

28. 理解国家公务员要努力为人民服务

29. 理解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增强民主意识的主要途径

30. 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1. 理解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与主要形式

32. 理解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33. 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

34. 理解联合国的宗旨、原则、组织机构

35. 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6.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7. 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党派及其性质

哲学

38.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39. 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

40. 理解意识的本质

41. 理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42. 理解矛盾的含义及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43. 理解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

44. 理解真理是发展的

45. 理解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46.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47. 理解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的选择

(二)比较类理解(主要为关系类)

经济

1. 理解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

2. 理解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辩证关系

3. 理解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辩证关系

4. 理解效率和公平辩证关系

政治

5. 理解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6. 理解国体、政体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7. 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

8. 理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9. 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0. 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11.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

哲学

12. 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13. 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4. 理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5. 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6. 理解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三)运算类理解(全部为经济内容)

1. 根据特定情景,运用个人可支配收入公式进行运算

2. 根据特定情景,运用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运算

3. 运用单利和复利的利率公式进行计算(不包括付息国债利率计算)

三、分析说明类(35%,约42分,含6种能力要求,会考每题最多涉及2种能力)

经济

1. 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2. 运用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3. 运用GDP统计指标含义、意义和缺陷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4. 运用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5. 运用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表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6. 运用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基本素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7. 运用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8. 运用中央银行性质、地位、职责和主要任务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9. 运用保险及其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0. 运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其重大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1. 运用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2. 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3. 运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4. 运用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5. 运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政治

16. 运用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17. 运用我国政权对内对外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18. 运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19. 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20. 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21. 运用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22. 运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要性和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23. 运用人大代表与人民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24. 运用人大代表主要职责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25. 运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职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26. 运用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职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27. 运用公安机关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28. 运用国家公务员要依法接受人民监督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29. 运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30. 运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31. 运用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32. 运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重要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33. 运用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34. 运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35. 运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原则和现实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36. 运用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37. 运用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以及我国选举制度受国情制约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

治现象

38. 运用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形式与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39. 运用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内容与形式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40. 运用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41. 运用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42. 运用“一国两制”方针科学内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43. 运用实行“一国两制”重大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44. 运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45. 运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46. 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点和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47. 运用联合国作用及中国对联合国事业重要贡献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48. 运用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49. 运用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50. 运用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51. 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客观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52. 运用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53. 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54. 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55. 运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

哲学

56.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57.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58. 运用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59. 运用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0. 运用寻求真知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

现象

61. 运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2. 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3. 运用联系的观点,特别是因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4. 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5. 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6. 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7. 运用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8. 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9. 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70. 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主体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71. 运用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及其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72. 运用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四、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类(5%,约6分,主要为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方案等)

经济

1.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

2. 运用消费者维权主要途径的相关知识设计消费者维权的方案

3. 运用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方式的相关知识针对具体情境设计劳动者维权方案

4. 运用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和手段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

政治

5. 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设计公民政治参与的方案

哲学(无)

五、评价类(5%,6分,能够判断、简要评析,说出理由)

经济

1. 运用正确对待择业问题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2. 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3. 运用公民对待对外开放的正确态度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政治

4. 运用青少年学生参与民主建设,树立民主意识的意义和要求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政治现象

5. 运用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政治现象

6. 运用公民在对外交往中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政治现象

7. 运用我国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现实意义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政治现象

8. 运用青年学生要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评价相关社会政治现象

哲学

9. 运用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等评价社会现象

10. 运用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根本途径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现象

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权威专业的中高考学科培训

雄厚师资,优化方法,专注提分,提供最实用的学科解析及试卷干货。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大家都在看

    ×